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做梦与创作
  • 2013年01月14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在作家、艺术家那里,梦却能成为宝贵财富,做梦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梦是现实生活在人的潜意识中的反映,每个正常的人都会做梦。在一般人看来,梦是虚无缥缈的,它来无影去无踪,留给人的只是一场空。然而在作家、艺术家那里,梦却能成为宝贵财富,做梦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杰出大师,也是人类历史上极为罕见的音乐天才。据说他有一个习惯,每晚临睡前都要戴上眼镜。有人问他:“你为什么睡觉还要戴眼镜呢?”他回答说:“我常在梦中想起一些乐曲的旋律,如不戴眼镜,就什么音符都看不清,醒来自然就忘得一干二净了。”
  莫扎特所言,看似无稽之谈,其实很有科学道理。科学研究证明,梦境确实能给人带来灵感,而许多优秀艺术家也具有独特的做梦天赋,梦境成了他们永不枯竭的创作源泉,给了他们无尽的创作灵感,使他们创作出一部部惊世骇俗的佳作。德国著名的作曲家舒曼,便是一个具有梦幻色彩的人物,他常梦见舒伯特等许多过去的大作曲家站在他的床边,向他指点出一些旋律。他的许多乐曲便是在睡梦中完成的。海顿等作曲家也都曾利用梦境来完成其创作,此类事例不胜枚举。
  在我国,也有梦中作曲的先例,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唐代的帝王艺术家玄宗李隆基了。         
  有一次,玄宗梦见有十多个绿衣仙女从天空飘然来到他的面前,为他演奏乐曲。乐声婉转悠扬,响遏行云,真乃神仙府第之音。奏毕,一位仙女对玄宗说:“这首曲子叫《紫云回》,现在就传授给陛下。”玄宗十分高兴地接受了下来。梦醒之后,犹觉余音袅袅,回味无穷。他立即披衣下床,按梦中所记用玉箫吹奏出来,这便产生了名曲《紫云回》。
  盛唐时期有一首最有名的乐曲叫《霓裳羽衣曲》,据说也是玄宗从梦幻中得来的。《唐逸史》记载说:天宝初年的一个中秋之夜,玄宗与道士罗公远在宫中赏月,罗对玄宗说:“陛下愿意跟臣一道到月宫中游玩吗?”玄宗听了十分高兴。罗公远于是折取桂树的树枝,向空中掷去,桂树枝骤然化为一座绿色的长桥。罗公远与玄宗一同登上长桥,行十数里后,眼前便出现了一座巍峨的城阙,这就是月宫。他们步入宫中,见数百个穿着白色宽大羽衣的仙女正在翩翩起舞,舞曲曼妙,舞姿婀娜,看了令人如痴如醉。舞毕,玄宗上前询问这是什么舞,仙女回答说这叫《霓裳羽衣舞》。玄宗将这舞曲和舞姿默记在心,跟随罗公远仍沿着长桥返回宫中,那长桥和月宫转瞬间便消失了。第二天,玄宗根据自己的记忆,便创作出著名的《霓裳羽衣曲》,并召集梨园伶官,指导他们根据乐曲编出舞蹈来……
  除戏曲外,有些文学作品,也能从梦境中产生。苏轼在《东坡志林》中曾谈到他在梦中作《祭春牛文》的情景:
  元丰六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天欲明,梦数吏人持纸一幅,其上题云:请《祭春牛文》。
  予取笔疾书其上云:“三阳既至,庶草将兴,爰出土牛,以戒农事。衣被丹青之好,本出泥涂;成毁须臾之间,谁为喜愠?”吏微笑曰:“此两句复当有怒者。”旁一吏云:“不妨。此是唤醒他。”
  如果说古人的梦境还或多或少带些神话色彩的话,那么当今一些作家、艺术家的梦境就要现实得多,他们从中所获得的艺术成果也更为可信。如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莫言的小说《透明的红萝卜》,就起源于一个梦境。他在梦中梦到:在被奇异的阳光染得通红的旷野上,一个秀硕丰满的姑娘拔起地上的一只大红萝卜,向着天边走去……他被这一美丽的梦中意象所倾倒,于是便写出了这篇小说。他在谈创作时也说过,“我的一些写作灵感来源于梦境”,“即便是睡着了以后也满脑子全是梦境,梦的就是书中的小说里的人物,有时候反而是从梦境当中得到了灵感,梦里的情节,在梦中解决了一个在写作当中很大的困难问题……”
  既然梦中可以创作出艺术作品,是不是说作家、艺术不需要现实生活?当然不是。因为梦境也是现实的反映,它跟作者的思想水平、艺术修养、生活积累等密切相关。假如唐玄宗在音乐、舞蹈、戏剧等方面没有很深的造诣,苏轼不具备大文学家的功底,莫言没有深厚的生活积累,那么他们就很难做出各自的“艺术之梦”,当然更不会从梦中创作出高水平的艺术作品。因此,一个人要在创作上取得成绩,不管通过何种途径,最终都离不开现实生活。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