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无底价拍卖真假难辨易做局
业内揭隐情
  • 2013年01月14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去年保利精品拍卖会的无底价专场上,以张晓刚为首的当代艺术家的部分作品发生“跳水”情况。图为张晓刚油画。
  八大山人款《荷塘双鹌》,无底价起拍,339.25万元成交。
  1000元起拍、100元起拍、1元起拍……最近,“无底价拍卖”正在走红。你千万不要小看这种“低到尘埃中”的拍卖方式,事实上,去年国内拍场的许多“奇迹”都是由无底价拍卖所创下的。去年4月,一张陈鉴如款《竹林大士出山图》在北京保利从1000元起拍,最后以1150万元的价格成交;去年12月,上海泓盛的纸杂文献专场,一幅倪瓒款《乐圃林居图》100元起拍,以575万元成交,被称为去年秋拍最大的“漏”……在艺术品市场普遍不景气的当下,“无底价拍卖”积聚起了难得的人气,会否成为艺术品市场的一个突破口?它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风险?
   邮币等中低档藏品
 频现无底价拍卖会

  东方国际应该算是国内最早采用无底价拍卖的公司。1997年,它以北京报国寺为基地,定期举行“民间收藏品拍卖会”。每件拍品均以100元起拍,参拍者只要交200元押金就可领到竞拍牌。这个拍卖会上曾经发生过不少趣事,比如有个大妈把自己家装煤的大瓷缸拿来拍卖,最后还真被鉴定为明代青花缠枝鱼藻纹缸,以6600元成交。而在2003年,这个“煤缸”的拍卖价格已经达到230万元。
  长期以来,“无底价拍卖”不时出现在一些小拍卖公司或者大拍卖公司的四季拍卖专场中,主要被应用于一些中低档藏品,如邮币、工艺品、一些非著名艺术家的作品等等。因为价格适中,这种方式成为喜欢艺术品的普通买家或收藏界的“新兵”可贵的“练眼”机会。最近,“无底价拍卖”越来越多地在大拍卖行中“现身”,越来越多的“无底价”艺术品被拍出了“天价”,也有许多名家之作的价格在“无底价”拍场上大打折扣,让竞拍者捡到了“大漏”。
  同时,正在经历大幅度调整的中国当代艺术也“勇敢”扛起了“无底价”的大旗。有网友惊呼:“有些作品一千块就落槌,比潘家园的地摊货都便宜!”
 确实有漏可捡
 亦可积聚人气

  为什么“无底价拍卖”突然之间热了起来呢?天问拍卖公司总经理季涛认为,国内的文物艺术品市场目前到了调整期,作为拍卖企业,在市场下滑、收藏者信心不足、人心犹豫不定时,重新聚拢人气是十分重要的。几家拍卖行不约而同加大了无底价拍卖品的数量,就是在做这方面的努力。“中国的藏家比较‘感性’,‘无底价拍卖’有神秘感,会激起很多‘捡漏者’的参与热情。”
  但真的有漏可捡吗?北京博观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运营总监巴振宇向记者证实了这种说法。从2008年起,北京博观一共推出了六场“无底价”的中国玉雕大师作品拍卖会。“几乎每一场都会有成交价低于市场价和委托人预期的情况出现。比如2009年,玉雕大师翁伟民的一件翡翠作品是8000元成交的,当时它的市场价格应该为3万—5万元。”
  虽然很多竞拍者抱着“捡漏”的心理,但总体而言,“漏”是可遇不可求的。事实上,同样的艺术品,“无底价”反而更容易拍出高价。“无底价的场次,明显比有底价的热闹很多。更多的情况是,因为人来得多,价格在不知不觉中就被‘争’高了。”季涛说。此外,“无底价拍卖”还有一个优点,就是有助于挤掉拍卖市场的泡沫。比如去年8月保利精品拍卖会的无底价专场上,以张晓刚为首的当代艺术家的部分作品发生“跳水”的情况,这是因为“无底价给了藏家更大的主动权,让更多的艺术品直接接受市场的检验”。
 结果不可预测
 投资更具风险

  “无底价拍卖”结果的不可预知性,使它具有更大的风险。很多人认为,一个显而易见的推理是:既然敢于“无底价”,那么拍品说不定是“有问题”的便宜货或者伪劣品。“拍卖公司既然让拍品‘无底价’,就是因为它没把握,也不敢保证品质。买家哪怕用1亿元买了幅有问题的画,拍卖公司也不会为此承担任何责任。”北京隆荣国际拍卖公司总经理刘建业说。
  也有人认为,目前国内的拍卖公司,不管是“有底价”还是“无底价”,都是既不“保真”也不“保退”。虽然在“无底价拍卖”中,买家承担的风险的确增大了,但是这个风险至少没有变得更加突出。
  上海鸿盛拍卖公司董事长赵涌表示,他并不担心真正的好东西会“一不小心”被当做便宜货给人买走。“只要是具有号召力的拍卖行,并且事先做了充分的推广,吸引了足够多的专业藏家到场,他们的竞拍自然会给予拍品一个负责任的价格——哪怕这件拍品的价值事先根本没有被藏家和拍卖公司发现。说到风险,其实我们最怕的是顶级买家私下‘做局’。比如本来可以出到1000万元的拍品,他们商量好不出价了,让人300万元就买走了。”季涛向记者透露,因为存在巨大的风险,所以有的拍卖公司会有规避的方法,“比如,让卖家在那守着,万一拍便宜了,就举牌把它拍回来。这种做法虽然违规,但目前来看也不可能完全避免。”
          (金叶)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