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从哲
目前高铁是通车了,但是轨道交通、高架桥、快速公交等等接驳方式却没有及时跟上,这大大限制了济南西站带给济南市民的幸福感。 京沪高铁通车后,大大方便了济南人出行,可是市民很快发现,远在大西郊的京沪高铁济南西站并不是那么亲民,公交车少,路程耗时长且难以控制;打出租车花费多,遇上堵车的高峰期也一样会耽误赶车;自驾车去那里,一条长长的经十西路经常堵塞,到地方还得各处寻找停车位……近日本报记者兵分三路的体验说明,我们的济南西站离原先设想的“交通枢纽地位”,还差得很远很远。 当初建设济南西站时,省里的定调是,“高铁济南西客站要作为全国一流的标志性建筑来设计建设,形成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交通枢纽港,将站前区打造成富有商贸活力和财富创造力的新城区”。现在来看,济南西站无论是距离省里的这种要求,还是普通市民的幸福期望,都差距尚远。 一半以上的市民选择坐公交车去西站,可是这些公交车并不给力。目前的三条K字号线路,可以向市区运送乘客,但几乎起不到从济南城区到西站枢纽的运输作用。知晓在市区内如何换乘这三条线路的市民又有多少呢? 自驾车去那里的市民也有不少的烦恼,支离破碎的道路名称令人头晕眼花,不少司机陷入如何进站区停车或送客的困境,而且停车场经常车满为患,上面的两个停车场满了,而人又得尽快进站乘车,不少市民无奈选择在马路边放上几天,回来就会发现被贴了罚单。没有停车位却处罚路边停车,这让很多自驾车旅客很不服气。 真正的交通枢纽是具备全方位的客流输送方式,这里应该瞄准高速铁路、轨道交通、快速公交(BRT)、常规公交、长途客运、出租车、私家车等多模式联运的、一体化的综合交通枢纽,方便快捷地实现旅客在西客站和飞机场、火车总站、市区、周边城市等等的快速接驳运输。 目前高铁是通车了,但是轨道交通、高架桥、快速公交等等接驳方式却没有及时跟上,这大大限制了济南西站带给济南市民的幸福感。济南市应该到了好好配套一下,将高架桥、轨道交通尽快上马的时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