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市长走不走,能否多听听民意
  • 2013年02月19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大同市民对这样一位父母官的朴素情怀表达,除了让我们生出山西有位好市长的欣慰,更多的是对“人走政息”的担忧和对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的反思。
  □本报评论员 崔滨

  在寒风中,山西省大同市的众多市民自发地来到市中心广场,以签名和举横幅等方式,希望即将调任太原市代市长的耿彦波能够留在大同继续工作。媒体的报道,让我们看到了只有在古装剧里才得以一见的送“万民伞”为地方官送行的情形。
  时间倒回5年前,走马上任大同市市长的耿彦波,主导确定了将3.28平方公里的大同市恢复明代古城风貌的城市规划,并亲力亲为拆迁、开工建设等具体事宜。很多大同市民都曾亲眼见过耿彦波骑着28式自行车巡视工地,半旧的皮鞋里一倒半鞋土的形象。而现在,规划中的古城复建仅仅初具轮廓,颇有口碑的主导者耿彦波就要履新,大同市民心中的惋惜与不舍自然溢于言表。
  大同市民对这样一位父母官的朴素情怀表达,除了让我们生出山西有位好市长的欣慰,更多的是对“人走政息”的担忧和对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的反思。
  从大同市领导针对市民挽留耿彦波专门做出的“政府工作是连续的,新官要理旧账”的承诺里可以看出,大同市民最担心的是“人走政息”。可以想见,既然原市长耿彦波可以一力促成复建大同这样浩大工程的上马,那么下一任市长对大同目前的建设规划改弦更张、另起炉灶,并非是不可能的事。
  这不是无妄的担心,因为众多城市都存在着城市规划跟着“一把手”走的问题。而地方政府主政官员每隔几年便要调动的情形,让本应指导一个城市10年甚至更多年的建设规划频繁更改。正是这种城市规划“人治”大于“法治”的局面,让民众将建设美丽城市的期望,更多地寄托在“有一个好市长”,而不是一个科学合理、能够正常延续的发展规划上。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看待大同市民挥泪留市长的行为,就不会觉得滑稽,而是可以理解了。
  一个干部工作干得好,组织部门把他调到更重要的岗位上当然是好事,但从目前正处于关键期的大同市复建来看,让耿市长留在大同有始有终地完成古城建设,可能更符合这个城市的需要,也更顺应大同市民的期望,而从长远看,也许更有利于耿市长的个人发展。
  眼下,全国许多地方政府都在大面积换届、调动,如果山西省组织部门能够多听听大同市民的声音,给这一电视剧般的情节一个大圆满结局,其意义不仅仅在于让大同市民看到政策延续的希望,更在于让民众真正看到“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的可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