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浅谈鸿门宴之“玦”
  • 2013年03月04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西周 玉韘(决)
  战国 韘形佩(决)
  宋 玉韘形佩(决)
  西周 玉玦
  春秋 玉玦
  鸿门宴是世人皆知的历史典故,其中有范增以“玦”示项羽,下决心杀刘邦的情节。那么,范增所示之“玦”到底为何物?范增所示之“玦”历来都认为是佩玦,就连中学课本中也用了这种解释,影响深远。但我认为,范增所示之“玦”应是“射决”,在此,不妨简略讲述其依据,以求教于方家。
  先说“玦”。从考古发掘资料来看,玦葬于死者的两耳处,成对出土,可知,玦是耳环之类的饰物。从出土和传世的实物看,玦形如环,但缺一口,多数呈薄片状,一般直径在三厘米左右,分量很轻,系绳佩戴则易脱落。
  再说“决”,即韘也,也就是扳指的前身。从字面可以看出,韘从“革”,最初之韘为革制品,随着弓箭制造技术和射箭技术的发展,韘的用料也有了相应的变化。《诗经》、《礼记》、《说文》中都有记载:“韘,射决也,以骨为,系右手巨指,用以钩弦。”明谢坤《金玉琐碎》中记载,扳指即《诗经》中所记“童子佩韘”之韘。清吴大澂《古玉图考》考证,射决是由韘演变而来,并附一图,乃半玉半皮之韘(系玉之皮已腐)。可知“决”是射箭钩弦之器,与“玦”毫不相干。
  春秋战国时期,战事不断,作为“远程”武器的弓箭,备受重视,并被不断改进,以增强其威力。有了强弓硬弩之后,再用以前拇指钩弦的方法就不行了,因为拇指没有那么大的力量,所以改用中指和食指同时钩弦。这样,决的实用功能就没有了,但是决并没有被淘汰。
  这是因为,决除了实用功能外,还有两个重要的象征意义。《诗经》有云:能射御佩韘。可知佩韘(即决),代表了有射箭和驾车的能力。郭宝钧《古玉新诠》考证:“决”取决断之意。可知“决”代表决断和果敢之意。所以人们仍然喜爱戴决。春秋战国初期,还是戴在手指上;到战国晚期,决的形状变平,装饰性增强,并改佩在腰间;到西汉时,演变成了鸡心佩;到了东汉晚期,就变成了纯粹的配饰,与韘、决不相干了。满族入关建立清朝,极为重视八旗子弟的骑射功夫,受到汉族玉文化的影响,创作出了扳指,实际上已经成了贵族炫耀身份的装饰品了。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判断,古人所佩的是“决”而非“玦”。试想一下,鸿门宴上,范增作为一名谋士、军师,佩戴一件由兵器演变而来,代表决断、果敢的“决”,以此物暗示项羽杀刘邦是合乎情理的。但如果范增佩的是耳环类的“玦”,并在鸿门宴这样级别的“国宴”上摆弄,则是不可理解的。
         (崔胜利)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