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爱心堵车”,该反思的不只是市民
  • 2013年03月05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雪樱

  近日,听好几个家长朋友议论,孩子学校开展学雷锋、做好事主题月,家长一时为了难,托关系帮孩子班上找做好事的地方,结果遇上了“堵车”,无论是社区独居老人、老年公寓,还是福利院、残障孩子学习机构等。学雷锋日,做好事“堵车”、“撞车”的现象已不鲜见,如今日益凸显,该反思的不只是市民,相关部门也有一定责任。
  学雷锋日前后,总有些地方开展“应景式”的学雷锋活动,但是,伴随人们慈善意识的增强,也引发了大家做好事、互帮互助的热潮,不仅如此,也愿意从小培养孩子关心他人、无私奉献的精神。然而,我们该怎样把爱心奉献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这里缺乏的不只是个体对象,更多的是中间平台。
  要想让爱心无缝对接,社会亟须搭建完善的引导平台和信息通道,给助人者创造机会,为受助者创建档案,这既是责任和义务,也是社会制度和慈善体系的日臻完善。从另一方面说,社会诚信滑坡、摔倒不敢扶的大背景下,搭建完善的慈善通道,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唤醒酣睡的爱心,激发人们乐于助人、传递爱的感念的积极性,提升城市的文明程度。
  在欧美很多国家,都设有专门捐赠生活用品的机构,一些需要帮助的人的具体信息也会在政府网站上挂出,而住户家门口经常有人投放慈善捐款号召信等,这些工作看上去不起眼,却关乎人们慈善意识的积聚和慈善事业的发展,最重要的是能够形成良好的文明风尚,使人们随时随地地做好事,将爱播撒到那些需要的地方,不会出现奉献爱心“堵车”的尴尬现象。
  今年过年期间,笔者和一所小学开展了捐出压岁钱、为环卫工送元宵的活动,活动后孩子与家长都反响强烈,很多小学生之前对环卫工不了解,通过活动懂得了他们工作辛劳,也知道今后该如何去关心环卫工群体。所以,做好事出现扎堆,需要反省的不只是市民,相关部门也应多些反思和改进,为方便人们做好事打造平台和通道。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