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照片
九十年前的黄河修堤影像
  • 2013年03月07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正在整修的黄河大堤。
  民夫正在夯实新修堤坝上的土层。
□ 李之凡
  大堤上下,满是来回运送土方的民夫,大多数用独轮小车推土,也有的肩挑土筐,间或可见空手而立、衣服上背着“圆补丁”的官方监工。90多年前,修堤筑坝这样的大型工程,只能靠最原始的人海战术。


  1919年初春,岭南大学校长晏文士带人从南国广州出发,远赴北方的山东旅行考察。晏文士是美国哈佛大学物理学博士,1903年到岭南大学任物理学教授。1907年,他成为这所大学的第二任校长。这个旅行考察团队的队员,包括学生、翻译、记录员、厨师以及所雇三辆马车的车夫,总共11个人。
  在山东期间,晏文士一行考察、游览了济南、泰山、孔庙、黄河、运河等。考察黄河时,正遇黄河大堤维修,晏文士拍摄了一系列照片,为我们留下了94年前黄河修堤的珍贵影像。晏文士拍摄的原照片我们无缘见到,本文所附照片来源于1919年秋季出版的一期美国《地理杂志》。
  这期《地理杂志》刊发了晏文士的文章,记叙了他见到的修筑黄河堤坝的情况。第一幅图片(上图),拍摄的是民夫正在夯实新修堤坝上的土层。晏文士描述道:“一个直径约25英寸、厚约10英寸的石头圆盘,用10条绳子连着,周围10个人每人牵着一股绳子。劳动号子让他们保持一致,石头圆盘被扔到空中,落在地上发出砰的一声闷响。”
  晏文士所述,就是我们所说的“打夯”。过去建房打地基,一般将农村打场用的碌碡或石头,绑上木棍作为夯把,四周根据碌碡或石头重量、需要人的多少,拴上几根拉绳。一人手扶夯把,两到四人一起用力拉、松绳子,使夯上下浮动,砸实地基。为协调动作,需要大家一起喊号子。
  晏文士所见打夯用的石盘,折合直径半米多、厚二十多厘米。从照片中看,十条绳子是拴在石盘四周的铁环上的。由此分析,这些石盘应当是请石匠制作的专门用来修堤的大石夯。过去黄河经常泛滥,河堤几乎年年要修。黄河岸边的村庄,应当常备这样的修堤工具。
  第二幅图片(下图),表现的是整修黄河大堤的宏观场景。大堤上下,满是来回运送土方的民夫,大多用独轮小车推土,也有的肩挑土筐,间或可见空手而立、衣服上背着“圆补丁”的官方监工。90多年前,修堤筑坝这样的大型工程,只能靠最原始的人海战术。
  晏文士在文章中写道,“黄河在仅仅6英里外流淌着,是济南这座城市最大的不幸。因为它时常改变河道,而后冲走这个国家人口稠密区的生命财产。”据史料记载,从1900年到晏文士赴黄河考察的1919年间,只有1905年山东境内没有黄河决口的记录。晏文士了解到,“最近一次严重的堤坝决口,发生在1902年9月”。这年,黄河山东段决口十多处,淹没土地,冲毁村庄,溺水死亡者无数,灾区百姓流离失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