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斗室谋生
  • 2013年03月14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老杨正戴着老花镜配钥匙。      本报通讯员 王剑 摄
  退休后,杨连忠就在省城纬一路19号临街大门口搭建了不到两平米的小房,摆摊配钥匙。          本报记者  徐延春 摄
  ▲老杨正和邻居聊天,他在这所旧房子里已住了几十年。   本报记者 徐延春 摄
  ▲室内墙壁上挂着各种钥匙坯。         本报通讯员 王剑 摄
  ▲用游标卡尺量尺寸。         本报通讯员 王剑 摄
  ▲这块槐木案板上已留下深深的沟痕,里面塞满了金属屑。 本报通讯员 王剑 摄
  3月12日早晨8点,省城春雨蒙蒙。85岁的配匙老人杨连忠准时出现在纬一路19号这个不到两平米的小屋里。在昏黄的灯光下,老人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戴着老花镜,一会儿拿着游标卡尺量尺寸,一会儿拿着锉刀磨钥匙。十多年前更换的那块坚硬的槐木工作案板早已留下一道道深深的沟痕,沟痕里塞满了细细的金属屑。
  1988年,老杨从金钟电子衡器厂退休,闲不下来的他在住处大门过道里,用木板搭起一间不到两平米的小屋。凭借年轻时研究锁具的经历,干起了开锁配钥匙的活,一干就是25年。
  “嗡嗡嗡”是电子配匙机工作时的声音,“咔咔咔”是锉刀磨钥匙的声音,“叮叮当当”是钥匙碰撞的声音。这些声音伴随老杨度过了25年。这25年,时光仿佛定格在这间小屋。外面的世界流光溢彩,唯有这里,始终保持着当初的简陋。墙壁上围着的床单落满灰尘,生锈的铁丝上挂着一串串钥匙坯,老式钟表的红色秒针已经弯曲,但仍在转动。老旧的木头箱子仍是老人的“专座”。
  “配钥匙是个精细活,不能有一丝马虎。”老杨配匙技术高超,很多人都是慕名而来。“杨老头配的钥匙,从来不用跑第二趟。”在大观园附近工作的彭师傅专程赶来。但是老杨也感叹,锁具越来越先进,他有点跟不上潮流了。“现在有上千种锁,我研究不懂了。”
  这些年,老杨配匙工具从最初的手工锉刀变成了电子配匙机,配出来的钥匙至少也有数万把。配钥匙的价格从五毛到十元不等,钥匙坯占了成本的大部分,挣的不过是微利。老杨解释说,小钥匙坯便宜的四五毛钱,复杂点的钥匙坯要六七块钱。
  他平均每月收入在1500元左右。“生意好时一天能配二三十把钥匙,不好时也就不到十把。”老杨说,他年纪大了,精力有限,有一次接了个配100把钥匙的活,用了三四天才配好。“我每月还有3000块钱的退休金,但是儿子和儿媳都是下岗工人,没什么收入,我还有个上高中的孙子,所以生活不算富裕。”
  邻居杨女士说,杨老头生活俭朴,性格却很开朗。平时最喜欢听京剧,高兴了还哼上两句。也喜欢说话聊天,言语里透着幽默。每隔一两天,他要骑自行车去迎贤桥附近打泉水,每天下午还会去“蹭”免费的理疗。
  老杨的老伴在1996年病逝了,这让老杨非常伤心。老杨年轻时是有名的“妻管严”,老杨觉得这是一种幸福,“她比我小十多岁,她一生气一着急,我就开始承认错误,想吵架也吵不起来。”
  如今,老杨在老房子里已经住了52年。守在这里的住户只剩下老年人和下岗职工,但是邻里之间的感情依然质朴。生活是琐碎的,但这位85岁的老人始终保持着一颗乐观向上的心。
        本报见习记者 孟燕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