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东升
春寒料峭,杨柳萌动。轻柔的春风中,街心公园那几株姿态灵动的垂柳,正孕育着鹅黄的嫩芽。披拂的枝条婆娑着,直把思绪撩拨到儿时的记忆:耍酷的柳条帽,卖萌的柳条辫,陶醉的短柳笛……一时间,仿佛又听到那清脆悠扬的柳笛声在风中飘荡。 乡村三月,桃红柳绿。这正是孩子们释放激情最尽兴的时节。一时间,村子里的河塘边,麦苗返青的地沟头,凡是有柳树的地方,总能见到三五成群伙伴的踪影。他们像猴子一般敏捷地攀爬到树杈间,专拣那些光滑顺溜、粗细均匀的枝条弯折下来,然后就三三两两地围坐在一起,各自选取中间不带任何枝杈疤结、长短和粗细都比较满意的树枝,便开始做柳笛。而且还暗暗地较着劲,看谁做得快,看谁吹出的笛声响亮悦耳。 只见伙伴们一手牢牢地攥着柳条的一端,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合并用力,小心地捻动树皮,使之脱离骨芯。待整体松动,便从稍粗的一端缓缓地抽出细白的柳骨,一截完好的树皮管就成了做柳笛最满意的材料。再用铅笔刀将两端切割整齐,左手捏住其中一头,用力要小,避免压瘪;用右手的指甲轻轻地刮去管口那深褐色的表皮,不可刮得太长,一厘米左右最为合适,作为哨口。将哨口捏扁,即可含在唇边一试音色了。 要使做出来的柳笛发音婉转悠扬,还有很多的技巧。刚开始做的时候,大多不很成功。往往放在嘴里一吹,声音要么尖锐刺耳,“嘀嘀嘀”、“哇哇哇”的;要么沉闷闭塞,“嗡嗡嗡”、“哞哞哞”的,没有一个成调的。反复进行修整,再吹,音色逐渐嘹亮。于是,大家在不断的改进中慢慢摸索出规律:哨口的厚薄、开口的大小、笛管的长短粗细决定着音质的好坏。柳笛细而短,声音就高昂;粗而长,声音就低沉。 “小柳笛,细又短,一根枝条拧半天;声音脆,传得远,嘀嘀嗒嗒憋红脸……”这是那时常念叨的童谣。做好了柳笛,伙伴们便轮番比试。 登场的时候,站在高高的土堆上,双手握住笛管,两眼瞪得溜圆,深吸一口气,腰身猛一挺,两腮鼓着,脸颊涨红,憋足了劲儿地吹,一副不服输的劲头。只听“吱儿”的一声开了个头,便摇头晃脑地表演起来。有的吹一支还觉得意犹未尽,干脆就变换些花样,将两支甚至三支柳笛放在嘴里一起并着吹。顿时,柳笛的脆响声,孩子们的欢笑声,应和着鸟儿的歌唱声,鸣奏出一曲曲欢快的交响乐,整个村子都沉浸在一派祥和的气氛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