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聚焦
  • 2013年03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矿泉水瓶装茅台
  新闻回放:据银行内部人士介绍,现在通行的做法是,喝茅台把商标先撕下来,更为隐秘的办法则是,把茅台酒倒进矿泉水瓶,同时严禁任何人拍照。如果是在外面吃饭,要求服务员每次进出必须把门关上。

  《重庆时报》评:事实再次证明,只要有张贪吃的嘴,没有吃不到,只怕想不到。一方面,出现这种种新招也不奇怪,中国这么大,人的欲望惯性又那么强,什么事都不可能一声令下,便一步到位,良币驱除劣币的徐徐图之,就很不错了。另一方面,这种变相对抗的做法也不敢纵容,真要一个一个不学好,严肃规定完全沦为摆设,那些观望的人可能也会不再犹豫,守廉阵线就会瓦解。
  饭变馊了没法吃,事变馊了也够呛。食堂里豪华宴请,茅台倒进矿泉水瓶,真可谓“新瓶子装旧酒”,像一出荒诞的喜剧。如此苗头必须得打一打,不然火焰会越来越高。

  《现代快报》评:出现这样的现象,可以说是在意料之中。禁止大吃大喝、铺张浪费,得民心,不过人们还是担心其持续性不够。有些人会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挖空心思搞花样。现在看来,人们的担心不无道理。这样一种情况,影响是很坏的,很好的一个规定,就被暗度陈仓、挂羊头卖狗肉。如果情况属实,应该严厉处置。有人建议把好报销关,应该看到,在一个单位,如果领导干部喜欢搞这一套,其财务人员也很有可能是其特意安排的。关键是要做好制度设计,从根子上预防。真要重视起来,还是有办法可防的。
  
  《环球时报》评:以往中国的餐饮、娱乐等高档消费,有一部分就是官方不良作风在社会上的接盘。它们虽然繁荣了经济,但这部分繁荣与大众利益并非促进关系,它是社会发展中的有毒泡沫,越早挤掉它们,未来的中国越健康。
  腐败和浪费的需求与市场经济的真谛背道而驰,因官方转变作风而受到“殃及”的市场主体需及时醒悟,坚决调整生意的方向。以为转变作风只是“一阵风”,试图咬咬牙挺过去,这是对当前转变作风性质的误判,是与国家建设廉政社会的决心对赌。这只会导致商家自己越来越被动,损失不断扩大。

  《南方都市报》评:中央态度极为严苛的“政策”,在地方多元“对策”的应付之下,严肃性被消磨殆尽。
  当然,如果将视野放宽,公款吃喝的问题已经不只是一个政治问题,而开始与经济增长产生联系。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字,今年前两个月消费增速放缓,有分析指出,“八项规定”等政策的出台引发高档消费的狂降乃原因之一。对此,主管经济规划的发改委表示出了担忧,这在客观上为地方上的“对策”提供了一定的合法性,也表明,目前官员公款吃喝本身已经嵌入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肌理。
  监督的灵魂在于“公开”,一如李克强提出的,要建立公开、透明、规范、完整的预算制度,要以通俗的形式公开政府接待经费。在公开这一步骤上,政府一定要做到完整公布消费明细,并将其作为一项制度固定下来。只有有了制度性的措施,社会的监督才能持久与之对接,才能实现内外监督力量的整合。
  
  《南方日报》评:一旦公务招待经费以人们看得懂的形式公开,那些变着法子挥霍公款的名目,那些挖空心思的公款招待,便被套上了制度的枷锁。公款消费置于人民的监督之下,官员便不至于冒天下之大不韪。让公众读懂政府的账本,让监督的眼睛始终盯着政府的账本,让政府账本始终保持对纳税人的敬畏,不仅是将公共财政用在刀刃上的理性之举,更是提升民本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公信力的务实之策。在加强信息公开的同时,还需强化预算机制的科学性,并且建立健全问责机制,使公众能读懂账本、监督账本,更有人对账本负责,为挥霍公款“埋单”。

  《成都商报》评:公款吃喝已成过街老鼠,偷食国家财政、挥霍纳税人血汗,侵蚀政府形象与国民信心,社会对此有起码共识:所有依附于权势的市场都不是真实内需,这样的内需不科学、不可持续、畸形低效且严重损害社会公平正义。
  希望这场"由奢入俭"的"寒潮"永无止歇,干脆让高端餐饮与白酒等"政策依附性"行业进入长久的冰河纪。也许会暂时影响部分发展数据,换来的却将是整个经济发展与社会消费的健康。输掉小部分高端餐饮,赢回的却是公众对反腐的信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