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的“深夜食堂”
  • 2013年04月02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对“深夜食堂”的主人和客人来说,庸常生活之外的相遇,都是梦境,或长或短,或主或宾。

  安倍夜郎的漫画《深夜食堂》终于有了中文版,等待数月之后到手,迅速翻了一遍,渴慕之心稍解,原因之一是——那样的“深夜食堂”,我也有。 
  “深夜食堂”藏在深巷,小小一间,目测的结果,不会大于十五平方米。主人是大叔,脸上有刀疤,身世不明,经营方针是:“想吃什么,我就做给你,只要是当天有的食材而我又会做。”之所以以“深夜”为名,是因为它夜里十二点开门,早上七点打烊。那些生活在夜色中的人,每到晚上,纷纷前来投奔,点些米面小菜,喝点清酒。老板始终不动声色,并不向任何人吐露自己的身世情感,但分明也不拒绝和他们发生略微深刻点儿的联系,他善于聆听,有时候也参与,偶然也撮合一两件美事。他和他的小店,于是成了夜色中的一堆篝火,孤魂野鬼,撵着那点火就来了。
  我经历过许多间这样的“深夜食堂”。小时候,我在新疆南部的农场生活过,我们的农场被一条河分为两半,河北边是居住区,只有十几排营房,河南面才是商业区(由一个小卖部、一个供销社、一个邮局、一个饭馆组成),我们就是打瓶酱油,也得经过十几排营房,走过一座桥,再走上五百米,才能到达小卖部。打酱油却并没成为麻烦事,反而成了小型的节日,因为小卖部里有各种看不厌的商品,从糖果到花布,还可以遇见平日散落在农场各个角落的人们。大家在小卖部里碰头,站在柜台边上聊几句,大方点儿的还会买点花生和烧酒请大家吃喝,冬天还可以在炉子边烤点土豆玉米。大家都想出种种办法赖着不肯走,也都担心有人会率先告辞。每个人都是撵着火光来的,也都是给火光添燃料的,生怕走一个,火光就弱一点。
  需要火光,不是因为新疆的广袤。离开新疆之后,还是时时处处遇到“深夜食堂”,遇到逐光而来的人,朋友开的酒吧、朋友家的客厅、滞留在机场后的自发聚会……我自己曾是“深夜食堂”的主人,也曾经是别的“深夜食堂”的客人,不管是主是客,都赖着不愿意结束那隐约的火光,被一种暖洋洋、毛茸茸的感觉征服。一个人要经过多少堆篝火,才能安眠于沙滩?答案在风中飘。   
  文艺的世界里,遍地都是这种“深夜食堂”,《伤心咖啡馆之歌》中的咖啡馆,《新罕布什尔旅馆》中的旅馆,《油煎青番茄》里的咖啡馆,《镜子之家》里那个暗涌不断的沙龙,都是“深夜食堂”的变种,甚至阿加莎·克里斯蒂那些发生在孤岛、旅馆、山庄的凶案,其实也促成了一个临时的“深夜食堂”,旅人们被恐惧和自证清白的需求驱使着,坐在大厅里谈了又谈,最后,已经很难分清,把他们推搡在一起的,到底是恐惧,还是“在一起”的愿望。
  《新罕布什尔旅馆》的主人公认为,在旅馆里,“一辈子都锁死了”,但每天来往的人、每天每夜的意外,终究给了他们美好的回忆,“于是我们继续做梦,在梦里创造人生”。其实,对“深夜食堂”的主人和客人来说,庸常生活之外的相遇,都是梦境,或长或短,或主或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