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央媒为何对公车私用“小题大做”?
  • 2013年04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公职人员利用自己所乘的公务车,私自接孩子上了一次学,携家人扫了一次墓、逛了一次园、去了一趟馆子,多大事?
  事情确实不大。相比较那些利用职务之便收受贿赂、搞萝卜招聘、包二奶这样的腐败,公车私用在某些人眼中,不过是行为不检的常见现象。甚至于一部分公车享有者,把私下用公车当成约定俗成的“职务福利”“中国特色”,从不加以自律。
  但是,公车私用正在遭受严厉的整肃。人民日报刊出后续报道,对4月5日该报一版曝光河南多地公车私用现象的官方处理结果,向社会做出公布。
  无独有偶,新华社江苏分社在清明期间,也暗访公车私用扫墓情况,曝光引起地方纪委的高度重视。南京市纪委对其管辖范围内的两辆违规公车迅速做了调查处理。
  人民日报、新华社作为中央级媒体,不约而同地聚焦公车私用,并投入力量进行有力的暗访曝光,看似前所未有。其实,细心的人已经发现,这两家央媒自今年以来,已经不止一次地集中曝光公车送学生上学现象、公车春节现身旅游景区等,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的震慑。公车私用猖獗的现象有了一定的好转。
  中央媒体为什么如此煞费苦心、锲而不舍地追踪公车私用?这不仅是一般社会公众所关切的问题,也引起一些公车私用者的吐槽:内政外交那么多大事,干吗偏偏花力气跟公车私用过不去?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了!
  公众的关切并不奇怪,奇怪的是那部分吐槽的官员。在他们看来,公车私用是不值得监督的作风小节,央媒出面是杀鸡用了牛刀。
  长期以来,公车私用作为一种公务积习,很常见,也很少被监督追责,久而久之,它从制度的缝隙里发展成为潜规则,为不少公务员、国企官员所习惯性接受,当作自己的公职福利。殊不知,这种“公职福利”根本没有合法性,它只是一种孳生的特权,借助制度的松懈而大行其道。其实质还是腐败,哪怕它是公众“习以为常”的腐败。
  公车私用不加遏制,必然带来公款购置豪车的冲动,带来与民争利的占位,带来拥堵、污染,更可怕的是,带来特权意识的膨胀。
  公车私用不加遏制,还可能被某些人上升为固化规则,从而使公职特权刻上制度的印记,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
  看似小问题,实则大危机。中央媒体该出手时就出手,其强大的权威地位,能有效震慑久治不愈的公车私用,惊醒一部分不以为然的官员。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助推中央八项规定的常态化、制度化。
  央媒的高调,也可激发普通民众对公车私用的举报热情。近日,有小学生发现南京两公车假期现身仪征饭店,家长将照片曝光在微博上。8日上午,南京市纪委公布了检查结果。其中一辆私用的公车驾驶员受到了严厉处理。
  公车私用靠媒体曝光才能遏制,当然不值得庆幸。但是,没有舆论的助力,这种现象难以得到根本治理。从这个意义上说,媒体“小题大做”,实乃用心良苦。
(原载于《现代快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