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学”的蜕变与再生
  • 2013年04月16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徐宏力

  旗袍是满族服装,俗称大裁,平面结构,款式不分男女。第一次变革主要表现在收腰上,显出女性曲线美,开始与男袍有了区别。第二次变革收腰更明显,衣长也缩短了。第三次最彻底,出现在上世纪40年代初,胸省、腰省、斜肩缝、装袖、两侧开叉加大,变平面裁剪为立体裁剪,成为标志性的汉族女性服装。传统旗袍符合“被体深邃”的古代服装理念。进入现代社会后,接受了西洋服装包身托体的审美意识。传统女性重内里,现代女性重内外,传统女性像幽兰,现代女性既像兰花,也像玫瑰。
  旗袍为物质文化,可以看做物化国学,其走入现代生活的过程,可以用来借鉴说明经典变异。“国故学”在当下的蜕变与再生,将构筑其现代形态——“新国学”,如果需要下一个定义,“新国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践中包容发展的本土文化学说。它有三个基本特征。  
  首先是实践性。“新国学”是行动国学,根在腿上,不在嘴上。孔子面对诸侯割据的中国,今人面对走向世界的中国,实践是新的,国学就新。如果国学对国家发展没有价值,对国民幸福没有意义,就成了大而无当的空谈。在知行统一中重行,是中国文化本色。我们要向先贤学习,也要向自己学习,向自己的实践学习,开发当代智慧。当今的国事前无古人,已经创造了辉煌的物质文明,也应该打造灿烂的精神文明。物质有多大,精神就有多大。
  其次是变易性。胡适把“国学”视为“国故学”,定义简洁而权威。胡说有理,但不全对。其所指实为国学史,并非国学。传统并不只是继承得来的,需要当下带动,我们理解着传统的进展并且参与了这一进展,在选择、诠释与发展中,经典被确定了下来,而且还会被明天的人们所重塑。有些文化要素带有现代原创性,没有古学痕迹,除掉它们,国学就失去了丰富机会。时间概念是次要的,空间概念是核心。国学不是古学,而是今学,或者说不仅仅是古学,更是今学,古学是过程,今学是结果。国学是国民之学,国家之学,概括下来,就是国本之学,国魂之学,书写着全域全程的大国精神与疆域文明。
  第三是包容性。“新国学”开放着,只有古学基因和今学滋养还不够,西学启示断不可少。当今许多先进的东西来自于欧美,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闭关自守只能做傻子学问,迂腐僵化等于自戕。但是生就为中国人就是一辈子的事,头发可以染黄,眼睛不能染蓝。所以“西化”不如“化西”,将西学融解吸收过来,本土化后,它就不是纯粹的西学了,可以产生积极变异,成为“新国学”元素。吃了牛肉,要变成人肉才好,依然是牛肉,说明消化不良。
  2008年,《澳大利亚人报》发表了一篇赞赏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文章,标题是“子曰:让奥运开始吧!”记者的眼光贯通了时间隧道,只用几个词,就连接起春秋时代与网络时代。在鸟巢的广场艺术里,张艺谋打造了诵读《论语》的浩大场面,可谓时尚国艺,也是时尚国学。但包装只是浅表叙述,深层关联在内容上,国学的现代转型便是内容基本建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