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牡丹节就是菏泽的城市品牌
本报记者对话菏泽市花会办主任、旅游局副局长毛尊平
  • 2013年04月16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菏泽市花会办主任、旅游局副局长毛尊平
文/片 本报记者 张歆然
  21年的发展和沉淀,“牡丹花会”这四个字已成为历史,无论是在政府会议上、还是在街头谈论中,大家很快便习惯了“牡丹文化旅游节”这个新名字。菏泽市花会办主任、旅游局副局长毛尊平说,牡丹节也是文化和旅游节。

  记者:历经21年发展,第22届菏泽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如期而至,与往届牡丹花会相比,本届牡丹节有什么重大变化?
  毛尊平:1992年经国家民政部、国家旅游局、国家工商总局、国家民航总局等六部委批准,菏泽国际牡丹花会作为全国100项节庆活动之一,于同年4月举办首届菏泽国际牡丹花会,至2013年已是22届,曾荣获“全国花卉类节庆十强活动”“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品牌展会”等称号。为提升菏泽国际牡丹花会的规模和档次,2012年9月,菏泽市人民政府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并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自2013年起,将“菏泽国际牡丹花会”更名为“菏泽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并将4月16日固定为以后每届牡丹文化旅游节开幕时间。
  记者:我们是如何依托牡丹节来打造城市品牌的呢?
  毛尊平:我们一直努力突出“中国牡丹之都”城市旅游形象,在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旅游城市上实现新突破。牡丹是菏泽品牌,2012年3月16日,中国花卉协会正式命名菏泽为“中国牡丹之都”,我们要将牡丹文化纳入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进一步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加快建设城市公共休闲设施,利用优越的区位、良好的生态优势和“一都四乡”独特的文化内涵,将菏泽打造成为鲁苏豫皖交界地区特色旅游城市。
  记者:改“会”为“节”、固定开幕时间……这些变革是2012年菏泽市民最为津津乐道的事情,在整体高度上,还有哪些变化?
  毛尊平:本届牡丹节充分体现了文化和旅游元素。一是展示了我们的地方文化特色。这次共准备了11场菏泽地方文艺展演活动,明年可能还会继续扩大。这都是菏泽地方原汁原味的本土文化演出,像各种戏曲、音乐、舞蹈和一些民间艺术等。
  二是体现旅游元素。牡丹文化旅游节是提升菏泽旅游工作水平的难得机遇。菏泽旅游的季节性非常强,牡丹文化旅游节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旅游部门和各县区各部门都紧紧抓这个机遇,利用牡丹文化旅游节,推动菏泽二日游工作。要向来菏泽旅游的游客推介二日游活动,使游客有效向各县区分流,这样既能极大地缓解市区接待的压力,还能促进县区旅游发展。
  记者:第22届菏泽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与往年相比,有哪些亮点?
  毛尊平:一是重大活动多。共策划活动47余项。其中,市政府主办的重大活动占19项。如文化旅游节开幕式大型文艺演出、庆典晚会、中国菏泽投资贸易洽谈会、房地产博览会、第十届中国牡丹专题插花艺术暨中国牡丹商品展、首届菏泽芍药赏花节等活动。
  二是文艺演出多。在40多项活动中,文化艺术活动达30多项。各位嘉宾和广大群众在参加各项重大活动,特别是文艺活动的过程中,能更好地体验到菏泽文化的博大精深,领略到菏泽历史的源远流长。
  三是表现形式多。可以这样说,整个活动中,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异彩纷呈。为充分利用菏泽大剧院这个演出场地,策划了11场大型地方文艺联合展演活动,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入围群星奖精品节目展演、山东梆子大型现代戏《古城女人》、豫剧《朝阳沟》、《风流才子》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