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国华
在大明湖南面的学院街东,沿着一条青石板铺就的小街走进去,就是学院东街,它还有个更诗意的名字——秋柳园街,本就因诗而生,无怪乎会有如此浪漫诗意的名字了。 清顺治十四年秋,23岁的王士祯与诗友会饮于大明湖南岸水面亭,即景挥毫赋《秋柳》诗四章,意韵含蓄,境界优美。更叫人叹绝的是,全诗句句写柳,却通篇不见一个“柳”字,表现出诗人深厚的艺术提炼功底。《秋柳》诗传开之后竟然风靡一时,大江南北一时应和者甚众,连顾炎武也由京抵济,作《赋得秋柳》唱和。由于各地名家对《秋柳》诗的唱和,因此产生了享誉当时文坛的文社——“秋柳诗社”,并建馆舍多间,取名“秋柳园”。清末,人们又将大明湖畔秋柳园南的一条小巷命名为“秋柳园街”。历经三百多年的风雨,秋柳园馆舍业已湮没,但园南不远处的这条长百余米、宽三米多的小街却仍因循着旧名。济南因为王士祯而有了一个富有诗意的秋柳园,也因为秋柳园而记住了一代诗宗——渔洋山人王士祯。 画中的房子是原秋柳园街11号的王家大院,与街上其他青砖小瓦的民居不同,方正的院落占地千余平方米,屋壁与院墙均是青石到顶,坚固耐久的建筑暗示着这个大院的特殊身份,据说是王士祯的旧宅。但实际上这个王家并不是王士祯的后人,原是历城一户大地主,后来进城做木材、杂货生意,叔伯弟兄五人各有自己的生意,当年便分住在这个大院中。这个院子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王家买下后翻建的,由前后两个四合院构成,方正的天井中有两株枝繁叶茂的石榴树。 如今大明湖东扩改造后,这个院子得以保留,修缮一新后命名秋柳人家,新建的“秋柳含烟”景区也包括了秋柳园、秋柳诗社、天心水面亭三部分。这个时节来到秋柳园,石桥、长廊错落有致,岸边的芦苇、低垂的柳枝都尽显盎然春意,可以感受到“青石板作纸,杨柳枝为毫,明湖水泼墨,秋柳诗成行”的风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