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还怕不出名?联播都报了!
体育事件上《新闻联播》,带来新气象
  • 2013年05月12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弗格森上《新闻联播》引发热议。
本报记者 许恺玲
  弗格森退休,是条大新闻;但这条新闻上了央视的《新闻联播》,又成了一条新闻。
  连日来,这档全国收视率最高的新闻节目,对体育事件给予了热切的关注。说起来,《新闻联播》播体育新闻其实并非头一遭,但近来这种显著的变化,或许正是中国社会体育观逐渐改变的真实映照。
   弗帅26年,联播16秒
  5月8日,曼联官方宣布弗格森即将退休,这让国内众多红魔球迷黯然神伤。而有意思的是,这条新闻因为《新闻联播》的播发,影响力远远超出了体育界,成为路人皆知的事件。当日晚间的央视《新闻联播》,“出人意料”地把最后16秒留给了为曼联效力26年的老帅弗格森。
  这条为时16秒的新闻称:“英超曼联今天通过俱乐部官方网站正式宣布,现年71岁的主教练弗格森,将在本赛季结束后正式退休,结束26年在曼联的主帅生涯。弗格森说,退休决定已经考虑了很长时间,并非草率作出的。”
  作为中国收视率最高的一档电视节目,《新闻联播》一向以严肃著称。此次专门报道一位国外俱乐部教练退休的消息,尚属首次。这种“高规格”关注,让不少中国球迷颇感欣慰。因为以往《新闻联播》的国际新闻,大多以军事和外交为主要题材,给弗格森这16秒时间,让球迷们也觉得“与有荣焉”。他们蓦然发现,原来平日里正襟危坐的央视,也能如此轻松一把。
  国际足球专家骆明就在微博上将此与列侬去世相提并论,“《新闻联播》最后一条播了弗格森退休,想起1980年约翰·列侬被枪杀时,有很多国人是通过新闻联播的最后30秒得知的。”
 围棋露脸惊了“棋圣”
  实际上,在播报弗格森退休前,《新闻联播》已经开始涉足体育新闻。4月30日晚的央视《新闻联播》,就在联播快讯中报道称“中韩日三国围棋赛在合肥举行”。
  不少围棋爱好者感到非常惊喜,因为上次围棋比赛的新闻出现在《新闻联播》里,要追溯到2008年常昊四连胜帮助中国首次夺得农心杯的时候了。而聂卫平得知此事后尤为惊讶,在微博上发问:“什么时候的事情?今天还是30年前?”
  30年前正值中日围棋擂台赛如火如荼,围棋比赛和聂卫平是央视《新闻联播》里的常客。时过境迁,围棋已经不常出现在央视的画面里,聂卫平才有恍若隔世之感。
  聂卫平的惊奇确实可以理解。因为按照传统的印象,《新闻联播》但凡播出体育新闻,一般是运动员披红挂彩为国争光的灿烂时刻。而像这样比赛尚未出任何结果,就播报一条消息,在以往实属罕见。
  或许,这正是《新闻联播》主动求变的一个信号。而其背后,也能折射出体育在社会生活中的那种功能性变迁——体育已经不仅仅是明星为国争光的舞台,更是普通人不可或缺的一种生活消遣。
 专业性有待加强
  诚然,《新闻联播》的改变让这档庄重正统的新闻节目透露出新的活力。但从专业化角度看,其操作尚有瑕疵,有待进一步提升。
  5月7日晚,《新闻联播》在最后播报了一则体育新闻,称世界羽联要引入鹰眼系统,并介绍说“鹰眼”已在网球比赛中广泛使用,并将画面切到了网球赛场。不过让人啼笑皆非的是,《新闻联播》选择的画面是正在进行的马德里大师赛的男单比赛。而马德里大师赛是典型的网球红土场比赛,红土场比赛有自己的特性,裁判基本是用肉眼来判断球是否出界。
  迄今为止,红土场上还没有任何采用鹰眼技术的情况。这一乌龙遭遇网友们的纷纷吐槽。著名网球评论员张奔斗在微博上不留情面:“网球场地好几种,唯独红土无需使用鹰眼。《新闻联播》已经搞到连体育新闻也能把人看笑了的地步。”还有网友说:“真是隔行如隔山,编辑肯定不看网球。”更有网友笑言:“没拍个飞翔的老鹰已经很给面子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