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滨州市供电公司退休员工徐东祥:
用文化产品发扬传统文化
文/片本报记者张卫建王晓霜本报通讯员左飞宋炳茹
  • 2013年05月16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徐东祥向记者展示他设计的《清明上河图》卷轴。
  幼年时他就喜欢古文诗词,工作后成了单位的才子兼文艺骨干,作品还屡屡获奖;退休后,他依旧耐不住寂寞,用自己的热情传播文化事业。他就是滨州市供电公司退休员工徐东祥。“中国的宝贵传统文化不能丢,在现今社会如何传承是个问题。用文化产品来促使人们传承和发扬,我感觉是个不错的途径。”如何把古代文化融入到现代文化中,好让大家更好地接受是徐东祥一直在想也是他一直在做的事情。
  上班时是文艺骨干 
退休后热衷文化传承

  今年64岁的徐东祥是威海人,自从1972年来到滨州之后一直在供电部门工作,从一线工作到后勤工作再到退休,徐东祥心里的发扬传统文化的梦始终没有放下。“我从小就爱好文学,包括诗词、古文等,尤其是古典文学中所涵盖的中国传统文化,”从小对古典文学有着浓厚兴趣的他阅读了大量的古文诗词,积累了较为丰厚的文学素养。工作之后,虽然在供电一线部门工作,但他始终是单位上的文艺骨干。那时候单位经常组织一些文艺宣传表演的活动,基本上每个节目都是徐东祥负责编导。把身边发生的故事融入到文化创作表演中是徐东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第一步。
  徐东祥刚参加工作那会,正好赶上文化大革命,除了参与编导单位的表演节目,徐东祥还痴迷于中国古典文化。“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没有太多书看,能看的书都看完了我就只能看字典,每个汉字蕴含的内容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因为一些客观原因,徐东祥放下了笔,这一停就是20年。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看到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徐东祥的手开始“痒”了。有感而发,他重新拾起搁置了20年的笔,写下了一首庆祝香港回归的七律。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凭着多年的积累和对古典文化的热爱以及创作的热情,徐东祥发表了不少诗歌、文章,并屡屡获奖。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古典文化已经呈现逐渐消失的趋势,这让徐东祥有些痛心。“现在的年轻人偏爱古典文学的少,一些经典的古典文学、文化很多人也许知道其名却不知其内容了。”徐东祥告诉记者,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现在,有些商人把文化变成产品,通过产品与文化的深度融合,让大家在接受产品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接受文化,用这样的方式发扬中国古典文化是个不错的选择。
产品与文化相结合
发扬中国古典文化

  中国古典文化对徐东祥影响深远,如何更好地发扬下去已经渗透到他的生活当中。从1998年开始,徐东祥看到一些商品与文化结合的产品比如纪念币、铜章等确实能弘扬传统文化,但一些小公司关于产品的宣传语句还存在不通顺的问题,于是徐东祥开始自己写宣传文字,并经营纪念币等一些产品。2001年,徐东香的老伴孙桂英退休,为了怕老伴在家闲着会闷,也为了更好地用产品展示中国古典文化,徐东祥在当年4月份注册了公司,产品都放在自己家,开始了“无店铺经营”的生活。
  徐东祥拿出了一本包装精细的黄金书《人民领袖毛泽东》,一页页地展示给记者看,从在井冈山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始到新中国成立,每一页上都详细记录着历史进程及毛泽东的画像。其中,书上的引言、标注、设计都是由徐东祥完成的。“就是从出版那本书开始,我与中国军事研究院的将军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徐东祥自豪地说,这一本黄金书不仅是一件高档收藏品,收藏它的人更能了解到那段历史,体会中国历史的博大精深。
  之后,徐东祥致力于产品与文化的结合,先后出了《汶川地震》黄金书、《清明上河图》、《周易》、《孙子兵法》等卷轴以及纪念币,随便在他家的书架上拿一件产品,都是跟中国传统文化分不开的。“中国的传统文化真的是太好了,好好地学习运用,真的会让人受益无穷。如果真的被时代淹没了确实太可惜了,我必须要想办法发扬传统文化。”徐东祥表示,商品的形象若是有了鲜明的古典文化色彩,然后把这种文化色彩植入商品的终端展示和销售中,会让商品本身产生更大的价值,也会让人们在欣赏、收藏商品的同时感受到古典文化的魅力。“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而中国的传统文化不能丢,在现如今的社会,我必须要用新的方式把古代文化设计到现代文化中,好好地把传统文化发扬下去。”徐东祥说。
  随着名气的增长,如今的徐东祥比以前忙了许多。5月14日晚上,他刚从北京回来,当地一家有名中学特意请他去设计学校的场地、园林建筑标识,他的设计得到了校方的高度称赞。“这次设计我也是把中国古典文化加入进去,连校园里一块景观石头的长、宽、高我也融入了传统文化,目的就是让孩子们在校园里能时刻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徐东祥笑着说。
  “忙完这几天他还要出去,还有几家学校在等着他呢,本来是退休了,结果比以前还忙了。”徐东祥的老伴孙桂英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