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名人印记
沈从文和崂山
  • 2013年05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宋立嘉

  1931年到1933年,沈从文住在福山路3号,当时在青岛大学中文系讲述《小说史》、《散文写作》等内容。由于是山里人,看到青岛的山,从骨子里爱上了它,特别是到崂山游玩以后,留下深刻印象,“精神特别旺盛”。在这期间,沈从文创作了《泥涂》、《阿黑小史》、《风子》3部中篇小说;《三三》、《都市一妇人》等20多篇短篇;还写了《记胡也频》、《记丁玲女士》、《从文自传》3部长篇传记。
  沈从文在青岛期间,曾经多次攀爬崂山,第一次是从现在的崂山北路,仰口景区进的山。同行的有杨金甫(即杨振声)校长及闻一多、梁实秋、赵太侔诸先生,从仰口下车后,就开始爬山,这座山当地人叫猪头峰,硕大的猪头在山顶仰头北望,逼真的猪鼻子让人真想上去咬一口。回头望去,山坡尽处是大海,一弯金色的“新月”——仰口湾,海水掀起阵阵波浪。到了一个山梁,有一处石刻,上写大字“海天一览”,几位文人还研究一番。
  休息一会,开始向“三步紧”景观出发,穿石隙,钻山洞,拿出闪转腾挪的功夫,时而穿行在乱石杂草之中,时而驻足欣赏身边美丽的风景,大口享受纯净空气中的负离子,拼尽力气爬到三步紧处。原来是一个天梯,名曰“神仙梯”。有一块风化的倾斜45度的岩石,长七八米,风化后留下一阶阶台阶,东面有块巨大的岩石正可拿来做扶手,到尽头,在另一块岩石刻有“三步紧”三个字,双手攀岩,屏住呼吸,使劲爬几下,一步更比一步紧。不能看下面,一看倒吸一口冷气,真要从这滑下,怕连完整骨头都找不齐。爬三步到达山巅“会仙台”。靠坐其上,背山面海,山风袭耳,还真有当神仙的奇妙遐想。
  沈从文抓牢岩石探头望,高山风景不错,五彩缤纷的颜色把崂山装扮得分外好看,无法用语言形容的色彩相互融合描绘的大自然画卷让人陶醉。海风吹来,山下梯田、农舍、小船尽收眼底。西下就是著名的白云洞,洞内的两棵老白果树一雌一雄,比肩而立相伴而生,已经过了千年。三三两两高大的赤松点缀在周围,还有一望无际的竹林。从“三步紧”下山,就是白云洞,道长邹全阳带领众道土在门前迎候,安排在贮云轩住下。洗了一把脸,外面已经高喊,“在青龙阁喝茶”。水是泉水,在白云洞西门外一泉打来,茶是竹茶,喝上一口,果然不俗。不一会工夫,道家饭已经摆上,全是些山中特产,有拳头菜、天母菜、粗粮做成的面食,几个人是狼吞虎咽,可惜没有酒助兴。这一次,一住6天,不是杨振声催,真要在山里住下去。
  第二天,由小道带领,先去明道观,然后上了棋盘石,在山间的小道上,有德人留下的德文路标,上面标明前方的路程和名称,文人们围着看了半天。后来沈从文写道:“我曾先后去过几次崂山,有一回且和杨金甫(即杨振声)校长及闻一多、梁实秋、赵太侔诸先生在崂山住了6天。以棋盘石、白云洞两地留下印象特别深刻。两次上白云洞,都是由海边从山口小路一直爬上,这两次在‘三步紧’临海峭壁上看海,见海鸟飞翔的景象,至今记忆犹新,从松树丛中翻过岩石的情景,如在眼前。”沈从文等文人夜里住在白云洞贮云轩里,白天就在周围爬山。从白云洞西门出去,有逍遥路,过河有小径可到明道观和棋盘石。在海边沈从文遇一少女,翠翠成了《边城》里的主人公。后来沈从文还到过崂山南线的太清宫和下清宫,对没再去白云洞很感遗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