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对话刘金同:
国学不等于传统文化
  • 2013年05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刘金同,教授,潍坊科技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农圣文化(国学)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国际科学研究院特聘终身研究员、客座教授。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主编教材19部,个人专著荣获山东省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个人思想已收录在《中国当代思想经典》;个人资料已进入《中国优秀教师人力资源库》;个人学术成果已收录在“全国大型科技历史文献”—《科技复兴》、《学术之路》、《百年中国》等典籍中。
  记者:您研究国学多年,对中小学阶段出现的国学内容是怎么定位的?
  刘金同:国学教育在中小学出现也是近两三年的事情,众所周知,这不是政府部门强制规定学习的,属于民间自发的行为,往长远看是一种民族自救。
  记者:现行中小学教材中,语文教材中也有些古诗词和文言文,为何需要专门教材?
  刘金同:目前中小学阶段语文教材中出现的古诗词或者名篇,只有极少数属于国学,而且还很不系统,剔除了很多内容。国学文化是一种体系,儒家思想是精华,古诗词呈现的只是一小部分,不能呈现整个国学内容,不能对国学概念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记者:中小学推出的国学内容主要包括哪些?
  刘金同:主要是这几本——《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这些内容都是没有经过删减的原文。
  记者:这些原汁原味的文言教材,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会不会出现“不求甚解”的问题?
  刘金同:不同的年龄学习不同的国学内容,孩子的不理解不是因为没有译文不懂,而是因为读得太少。《弟子规》、《三字经》等就是专门针对年纪较小的学生选择的国学教材,长时间的潜移默化,孩子就会记在心里,时间长了就能渐渐影响言行。
  记者:国学教育是不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
  刘金同:对。但其中要特别注意一个词,“优秀”。有人觉得国学就是传统文化,那是不对的,我们要做的也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还得与时俱进。
  记者:如您所说,国学的教育是民间自发行为,会不会列入考试?
  刘金同:国学并没有列入考试内容。学习国学,本身目的并不是让学生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标准,而是让孩子们从小接受“仁、义、礼、智、信”的熏陶,长大后不容易学坏。人人都希望社会更好一点,这就是我们的目的。
  记者:国学内容出现在部分学校,且并不属于考试内容,会不会增加孩子们的负担?
  刘金同:这是一定不会出现的。孩子们目前的负担是什么?过多的作业。国学注重的是思想熏陶,精神升华,这是一种无形的影响力,用现在的话讲就是“正能量”。国学教育更重视道德品性的塑造与涵养。
  记者:您认为在目前的中小学国学教育中,还存在什么问题?
  刘金同:少数学校中这门课程的存在,过于注重形式、重宣传。虽然内容依附于形式,但我们更希望学校能够怀着一种社会责任感去教育孩子们,不要过于搞形式。 
     本报记者 杨万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