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产业破题城镇化
——山东小城镇的产业化路径探索
  • 2013年05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本报记者 马绍栋
  十八大提出城镇化战略以来,关于这一热词的聚焦便风生水起。
  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城镇化?把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让农民变市民,把农村低矮的平房拆掉,让农民住上楼房,给村子里修更宽的路、搞更大的绿化、建几座学校、医院……各地从理论到实践层面的探索可谓新招迭出,可这个“跳农门”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也同样让人应接不暇。
  继各地大搞“农民上楼”之后,关于农民上楼再返农、楼区功能配套严重不足、乡村普遍出现“空心化”活力下降、城乡收入差距继续拉大等报道便屡屡见诸报端。这不禁引发我们反思,真正的城镇化路径也许并不是农民上楼,而是立足产业发展,解决农民的就业和生计问题。
  “城镇化不是城市化,不是把济南搞得越来越大,也不是让大家都去当北漂,产业的引领和支撑才是实现城镇化的基础。”在山东省中小企业局有关负责人看来,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从根本上解决百姓“饭碗”问题,通过产业集聚带动才能真正破解城镇化的驱动力难题。
  山东省是经济大省,去年GDP已迈入5万亿俱乐部,其中81万户中小企业的作用功不可没。据省中小企业局统计,拉动城镇化动力的产业集群规模日趋膨大。截至去年,年营收超过10亿的集群达393个,过50亿的238个,过100亿的136个,过200亿的47个。
  放眼全国,产业化引领城镇化已是大势所趋。在城镇化率较高的东部沿海以及广东、江浙等发达省份,当地产业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水平也呈现高度的正相关。
  本报此次推出的“走进山东产业强镇”系列报道,也正是通过对我省部分产业强镇样本的走访剖析,以及对强镇的领军人物——书记、镇长的访谈对话,来展示山东在产业化引领城镇化方面走出的独特路径、中小企业集聚效应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发挥的乘数效应,总结出城镇化建设的“山东模式”。
  通过连续多日的实地走访,记者发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引发的集聚效应正越来越成为各强镇实现城镇化的必经之路。
  在胶东,我们看到一些小镇遍布着超过千家中小企业,它们密密麻麻分布在一个产业链的上下端,全镇80%的人口在这些企业里“讨生活”,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几乎与这些镇绝缘。
  在潍坊,我们看到一些强镇上的农村家庭男女分工明确,在家门口的企业“打工”,家庭年收入早已过10万,这让他们轻松地就可在镇区住上高档小区,而且功能配套一点儿不亚于城市。
  在烟台威海,我们看到镇上的一批批中小企业早已成长为细分行业的领军企业和隐形冠军,不但吸纳了本镇的劳动力,而且开始辐射带动周边乡镇。政府也借力发展不断提升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科研支撑等公共服务水平,小城镇已然发展成为城市次中心。
  “大企业的优势在规模,中小企业的优势在集聚,发展城镇化中小企业也可以‘唱大戏’。”山东省中小企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镇强则县强,县强则市强,市强则省强。尽管山东省中小企业在推进城镇化方面作用突出,但我省城镇化率只有52.4%,比全国平均水平略高一点,而苏、浙、粤三省均高达60%以上。最高的广东省去年达到67.4%,10年后预计达到80%。我省城镇化的发展规划是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63%,17年后还达不到广东省去年的水平。这说明我省城镇化建设任务很重,中小企业发展潜力巨大。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