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毕业生数量激增企业需求量锐减
“最难就业季”真的来了
  • 2013年05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现如今,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谈何容易。 本报记者 孙国祥 摄
   一位毕业生正在跟用人单位洽谈。  本报记者 孙国祥 摄
本报记者 秦昕 丛书莹
  2013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历史新高,达到699万,山东省高校毕业生达51.5万人,潍坊生源高校毕业生达5.7万人。根据相关部门统计,潍坊一季度招聘单位需求比去年同期减少了27.7%。
  对于那些怀揣梦想叩响社会大门的大学生来说,这个毕业季注定不会轻松。
一季度企业需求人数减三成
  据相关部门2月初对全国近500家用人单位的统计,2013年计划招聘岗位数同比平均降幅约为15%。截至3月底,南方某地毕业生签约率只有30%,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0个百分点,该地有七成毕业生工作没着落。
  在潍坊,2013年潍坊生源的高校毕业生超过5.7万人。为了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潍坊每年都会举行针对高校毕业生的专场招聘会。记者了解到,2013年潍坊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共有108家企业前来招聘,共提供了3029个岗位,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6%。
  记者了解到,2012年一季度潍坊市共开展招聘洽谈会226场,2013年潍坊市一季度举行招聘会为211场,比去年减少6%。2013年一季度,潍坊市参加各类形式招聘会的单位约有5070家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18.8%,记者了解到,潍坊市2013年一季度招聘会单位需求人数共为197721人,去年同期需求人数为273696人,企业需求量同比减少了27.7%。
  一边是毕业人数的持续增加,一边是由于经济形势变化导致用人岗位的减少,在劳动力短缺时代加快到来的今天,被视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就业困境。
公考还是万人挤独木
  开春以来,各地公务员考试陆续开始。和往常一样,公务员考试仍是毕业生的关注重点,一些热门岗位如国税、地税也继续受追捧。
  5月22日至23日潍坊公务员面试旁听开始报名,22日上午不到八点半,面试旁听的60个名额已全部报满。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早晨八点多来到报名地点,就发现门口排满了长队,上百人前来排队报名。八点半报名正式开始,排在前面的60人即为面试旁听人员,之后来的报名者,只能遗憾离去。
  记者发现前来报名旁听的以年轻人居多,大部分都是来自潍坊学院的学生,想着通过旁听多了解一下面试知识,为明年考公务员做准备。
  公务员为何受到毕业生青睐?甚至成为求职首选?记者随机采访了部分今年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工作稳定、福利好”成为多数人的理由,其中尤其以女生居多。
  今年毕业的李庆华说,家里人非常希望她能够进入机关单位工作。“父母认为,稳定是最主要的,工资多少倒无所谓。”和周围的同学一样,朱丽也参加了公务员考试,报的是奎文区的职位,但最终遗憾落选。
  李庆华坦言,自己参加公务员考试是很盲目的,“我觉得一部分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包括我在内,听说哪里有公务员招考就很麻木地去考一下。”
民企需求多遭毕业生冷落
  记者来到新华路招聘市场,招聘展位上有一家企业正在招聘技术工人,记者采访了解到,工厂需要招聘20名技术工人,但现在很少年轻人想下车间做名技术工人,从年后就开始招聘,一直都没有招满。
  记者在大型招聘会上发现,几乎是所有前来招聘的企业岗位都会有人投简历。但也有相当数量的学生抱着观望心理,“不太愿意到民营企业,总觉得不太稳定。”但也有求职者认为,民企大多刚起步,未来发展前途不错,求职者要看准自己的发展方向。
  潍坊学院大四毕业生董伟认为,每次大型招聘会他都会去现场转转看,从开始盲目投放,到后来投不出一份简历,“参与招聘的基本都是民企,我更想去国企或者大型企业上班。”董伟说:“去民企工作总觉得不稳定,而且薪资待遇也不高,很多都不给员工缴纳社保。”
  从去年11月份开始找工作到现在,他也拿到过几家单位的录取通知书,但去单位看过之后都主动放弃了。那几个单位都是规模不到100人的民企,感觉管理不完善。记者采访了5家招聘企业,3家民企说近些年更多大学生愿意到民企了,但也有2家单位认为招人还是挺难的,“我们主要招销售,经常要出差,比较难招。”一家企业负责招聘的工作人员无奈地说。
  个子高挑、打扮时髦的汪姗姗,在对话数家企业后,依然没有找到心仪岗位,哪怕对方开出的工资并不低。汪姗姗在青岛科技大学学习商贸英语专业,“最想从事专职翻译,如果不能如愿,也不强求工作对口,但有唯一要求:首份工作起点要好,且自己有兴趣。”汪姗姗说,目睹不少同学选择销售行业,她想不通。“做销售是为就业或赚钱,但大学岂不白读了?”汪姗姗说,职位不如意,工资再高也不愿意去。
困境下应先就业再择业
  对于大批高校毕业生,人社局工作人员建议,对待就业现状,高校毕业生要积极调整自己的职业意向与职业抱负,先就业、后择业,先灵活就业、后稳定就业,先基层就业,后中高端就业,树立长远的职业发展观念,放弃过去那种择业就“一次到位”,要求绝对安稳的观念。
  同时要改变过去只有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就业才是就业的传统观念,充分了解国家有关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树立“处处能立业,事事可建功,行行出状元”的就业观念,把握好就业机会,努力把自己所学的知识技能,奉献给社会的各行各业,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工作人员提醒毕业生,不管是什么岗位,初入职薪资必然不高,谁能踏实肯干,积累经验,度过了新人期,就会有好的收获,不要把薪资看的太重,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一步一步努力才是最现实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