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火烧出了劳动的“权益贫困”
  • 2013年06月05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本报评论员 沙元森

  119人遇难,吉林德惠火灾的后果触目惊心。统计死亡只需要填写一个数据,但每个遇难者家庭所遭受锥心之痛是多少赔偿都不能弥补的。这场火灾究竟是意外,还是必然,关注一下那些遇难者生前的工作环境和生存状态,或许更有助于寻找问题的答案。
  反思这场火灾,不少人都提到了车间大门被反锁的细节。其实问题远不止这些,事后的调查已经发现,这家资产总额过亿元的企业,在火灾现场甚至连个灭火器、应急灯都找不到。或许正是因为“精打细算”,注册资金500万元的企业才能实现年均增长300%的发展奇迹。工人在这样的生产环境中,不出事故算是侥幸,付出生命的代价也不稀奇。
  在企业生产经营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工人的感受又是怎样的呢?不少媒体的报道中都提到了相似的细节,比如每天工作超过15个小时,而月薪基本不超2000元。长时间地重复体力劳动,工人在流水线上的枯燥和疲惫是无需赘言的。企业已经严重违反劳动法,工人们还能默默地忍受,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没有更好的去处。由此可见,靠廉价劳动力支持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仍然是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中,工人们为了安全自主选择企业的空间也十分有限。
  劳动密集型企业,技术含量很低,产品附加值也不会很高,企业要保证一定的利润率,就必然想方设法把劳动者用到“极致”。所以,失火企业敢把工人们反锁在车间内,防止随意走动影响工作效率。在这样的流水线上,劳动如同服苦役,劳动者卑微不堪。明知企业像个“黑工厂”,但是为了攒点钱,工人对安全的需求只能让位于更低层次的生存需求。
  每次重大事故之后,各类总结几乎都会提到管理者安全意识不强的问题,但只强调这个原因也可能一叶障目。现在更引起重视的问题是,一些企业对劳动者缺乏基本的尊重,一些地方对保护劳动者权益缺乏动力,使劳动者的“体面劳动”成为奢望。
  如果说市场经济初兴时需要对资本有所宽容,那么今天则需要更多的规范。毕竟,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进入了工业化的中期阶段,我们再也不能一边喊着要经济转型,一边无视劳动者的疾苦和安危。无论是煤矿漏水,还是车间失火,在大多数生产事故中牺牲最大的往往都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劳动者。政府部门在调查问责时,除了要查清真相的细节,更应以此为鉴触发全社会的痛感,尤其要考虑到底层劳动者的感受,改善他们的环境,保护他们的权利。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