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郑渝川
现居北京的香港作家陈冠中所著的《我这一代香港人》一书,较为全面、平实和客观地介绍了香港的变迁发展,阐释了香港社会观念和香港人价值观的沿革情况。 自“大跃进”起,港人就要寄粮食接济内地亲友,而在此后至上世纪70年代末,内地居民(主要是广东居民)大量逃港,这些不能不让港人对内地产生负面观感。1967年由内地造反派操控而在香港掀起的左派骚乱行动,更是影响了港人对内地管治和体制的评价。而就在这些事件发生的同时,香港经济发展上了一个台阶,财富水平提升,施政改革开始取得成效,香港从一个以过客、侨居者、移民为主的城市,变成了一个以长期定居者为主的城市。可以说,陈冠中一代的香港人才开始建构起了“香港人”、“香港身份”的意识,他们普遍经受过英语训练,受英美新文化吸引,在人生经历、知识结构和世界观上跟内地的同龄人表现出很大差异。 陈冠中认为,香港人对香港的身份认同,确切而真实地存在,不因为回归而消减,反而因为港人治港的渐进实现而增加了其当家作主的愿望。在他看来,港人认同香港,也不因此妨碍香港人接受中国主权、民族文化、一国两制、内地与香港经济合作、文化交流;每个人都有多种身份,而对身份的多重认同是可能的。“一个相对固定的地区内,定居者风雨同路,在长期共同生活的过程中产生历史感、产生共同体的感觉是可以理解的,甚至是必然的……居民认同自己是该城市的市民,这样的市民是公民的基础,即所谓市民由碎片化的个体转化为有主体性的公民……发现彼此的共同利益,也分享彼此的生活,建立了互相信赖和亲密的关系,这样就产生了归属感,也对空间产生了新的意义,形成对城市与地方的认同”。
《我这一代香港人》 陈冠中 著 中信出版社 2013年5月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