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板晒弯,钢筋烫手, 他们还在劳动 |
本报记者王洪磊孔令茹 | |
- 2013年07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几名工人正在高温下劳动。(资料片) 张晓科 摄 | | 烈日下忙碌的农民工不时擦拭汗水。 本报记者 张晓科 摄 |
|
进入7月份,济宁的气温不断升高,最高温度已经突破35度。可是在炎热的天气下,建筑工人仍要忍受着烈日的烘烤继续施工。脚手架被晒得烫手,木板被灼热的太阳晒得弯曲变形,虽然工作时间已经错开了中午最热的时候,但他们仍然汗如雨下。 一天能喝掉六七斤水 9日,城区最高气温已经达到了34度,灼热的阳光晒在市民身上,着实难熬。大多数市民躲在屋内享受着空调凉风的时候,在楼顶、马路、工地,却有着许许多多的农民工正在为城市建设挥洒着汗水。 下午2点半,在洸河路东首的万象和商业综合体施工现场,正在运转的塔吊、砼车正伴随着轰鸣声作业,刚刚午休完毕的数百名建筑工人纷纷爬上高楼继续工作。在烈日的“烤验”下,一顶安全帽、一条湿毛巾、一大杯子水,这些几乎就是建筑工人们的全部防暑设备。 来自四川成都的农民工唐俊林是一名普通的木工,每天的工作就是在脚手架搭建完毕后,用一根根木条和木板进行天棚和隔断的施工。开工不到5分钟,唐俊林就被晒得满头大汗,拿着自己带来的水咕咚咕咚猛灌了一气。“太热了,干一会儿活就要找个阴凉的地方休息一阵,不然肯定会中暑。”唐俊林说,工人们上班的时候都会带着一个特大号的杯子,满满灌上一杯子水,一天能能喝掉四五杯,有时候实在热得受不了了,工友们就凑钱买冰镇饮料解暑,一天起码能喝掉六七斤水。 满身的痱子和黝黑的皮肤 皮肤黝黑的唐俊林干建筑木工已经20多年了,深圳、广州、上海等很多地方都去过,今年是他第一年来山东打工,济宁闷热的天气让他这个在南方闯荡多年的四川汉子也有点“招架不住”。“南方的气温虽然高,但只是中午的时候热,下午和晚上就会有凉风,相对凉爽一些。”唐俊林用胳膊抹去了额头上的泪珠,“济宁太闷热了,像个大蒸笼,就算不干活也会满身大汉,衣服几乎没干过,一天都是湿的。” “最热的时候,就连铁质的脚手架也被太阳烘烤地滚烫,根本不能用手抓,否则就有可能被烫伤。”和唐俊林一起来济宁打工的20多名四川民工每天都要在工地的最高处忍受阳光的暴晒,“上午在楼顶搭建好的木板,到了下午就会被晒弯,木板两头都会翘起来。工友们腿上都是痱子,一片红疙瘩。” 为了躲避在最高温的时间段内施工,工地的休息时间已经调整,每天不到5点就起床干活,中午10点半左右下班,然后在宿舍休息4个小时,下午2点半再回到工地上班,一直工作到晚上七八点。“天太热了,必须喝藿香正气水来消暑,每天要喝上两三瓶,不然有可能就会中暑。”唐俊林说,晚上下班后喝碗绿豆汤,洗个凉水澡,睡觉的时候再开上一夜的风扇,但有时候还是酷热难耐,可能会被热醒。 就算再热也要干活养家 十七八离家打工,唐俊林就开始在全国各地的工地上跑,哪有工地开工,他和20几个老乡就奔向哪里。一个工地工期结束,即使天气再热,唐俊林也不会着急回家,反而是更加着急地寻找下一个开工的工地,因为家中的父母、妻儿都要靠他的收入过活。 唐俊林的大儿子正在读高二,女儿也在读小学三年级,妻子在家中照顾孩子和老人,唐俊林常年在外,很牵挂老家的亲人,每星期都会打电话回家。但为了全家人的生活,唐俊林只能咬牙坚持。“每年过年一定回家,中间基本上不回去,虽然也想回家做点清闲的工作,但还没把儿子供出大学,这活我不能不干。”唐俊林说,即使在工地上干活再热再累,他也从来不会跟家里说,每次见面或通话他都只报喜不报忧。 再过几天,唐俊林的大儿子就要到济宁来过暑假了,想到就要见到儿子了,唐俊林喜不自禁,感到所有的辛苦都很值得。“只要儿子能考上大学,我就一定要供他上完,一想到以后的生活能有盼头,我流再多汗也不觉得苦!”唐俊林挣的每一分钱都包含着辛苦和汗水,他希望自己的努力能改善家里的生活、改变孩子的命运。 “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累点苦点算什么,一大家子人等着吃饭呢!”唐俊林说,工地上老乡们都是一个人养活一家人,这是一个男人应该有的责任和担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