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路市场明天开始拆除改造 |
改造预计需要一个半月,市场水产区和果蔬区在此期间将歇业 | |
- 2013年07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本报7月9日讯(记者 李娜) “这菜新鲜多买点吧,马上要改造了,给你算便宜点。”9日,文化路市场的蔬菜区,一位摊主招揽着顾客。10日是文化路市场果蔬区和水产区营业的最后一天,11日起,这里就要开始拆除改造了。市民再从这里买菜,需要静等一个半月的时间。 根据业户收到的通知,撤出时间为7月4日至10日,11日市场正式开始改造,业户回迁时间将另行通知。 9日中午,记者来到位于大海阳立交桥附近的文化路市场,一阵急雨,市场地面上污水横流。水产区的摊主为了不影响生意,在地上扔了几块木板,方便顾客过往。而蔬菜区的顶棚与顶棚之间露着缝隙,有些商家在缝隙间塞了些雨布,但还是有雨水不停往下滴。买菜的市民说,晴天还好,雨雪天气进市场,不光得瞅着地面,还得撑着伞,走路更得多加小心,泥泞路滑很容易摔倒。 “大海阳立交桥南道路改造拆了部分门房,另外市场内脏乱差、排水管道老化的问题突出。”文化路市场办公室人员向记者道出了文化路改造的原因,希望市民和业户对市场改造给予理解和支持,改造工程预计需要一个半月的时间。 据介绍,文化路市场水产区、水果蔬菜区的防雨顶棚,由于设计原因,每逢下雨下雪,顶棚的污水就会流到顾客身上,很是烦人。此外,市场空间太矮,很压抑,顶棚雨天的抗压能力差,也存在着安全隐患。 文化路市场将是怎么个改法呢? 据了解,市场内这两个区域的改造,一是对顶棚重新改造,加高加宽;二是对排水、排污管道加宽加深,地面重新铺设混凝土,彻底解决脏乱差的现象。改造后,顶棚将由原来的两米多高改为6米高,并统一为钢架结构。果蔬区将分12个环形摊位,水产区向东延,除了原有的两排摊位,中间还将增设4个环形摊位。可以预见,改造后,市民到此处购物的环境将大大改善。 “改造市场是好事,这里雨天到处都脏兮兮的,只是这接近两个月的时间去哪里干呢?害愁!”一周前,果蔬区和水产区的业户们收到了一份市场改造通知。在他们看来,改造市场是好事,只是这一个半月去哪经营让他们犯了难。 对于业户们关心的摊位租赁费用是否会增加,文化路市场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称,目前主要进行改造工作,租赁费用是否变化还没考虑。关于此次改造的后续内容,本报将持续关注。 文化路市场马上就要改造了,业户们仍坚持经营,他们打算经营到撤出的最后一天。 记者 李娜 摄 为保老客户 业户打算送货上门 文化路市场改造后的效果图 (记者翻拍) □探访 面对改造,业户将买卖进行到底 9日中午,文化路市场买卖依旧,完全看不出这里马上就要拆除重建的迹象。虽然早在7月4日,改造涉及的业户们就已接到了撤出通知,但因为很难在其他商场找到合适摊位,业户们打算“淡定地”经营到最后一天。 “我们的确很早就接到通知了,但现在各个商场摊位都满着,很难找到一两个月的短租摊位。”一位水果摊摊主告诉记者,考虑到可能短时间内无处经营,她已有一个周没敢进货了。 怕找不着摊位不敢贸然进货的不仅这一家,葡萄、荔枝等水果还有绿叶蔬菜和海鲜,天热难存放,市场业户们纷纷削价销售。原本55元一斤的梭子蟹,现在卖50元一斤;鲜虾25元一斤的22元也卖。“海鲜就是一个新鲜,再卖最后一天吧,我今天一共进了不到一百斤海螺。”水产区一位专卖螺类的业户说,明天开始改造,只能自谋出路了。 本报记者 李娜 “文化路这边马上就要改造了,你要货的话就给我打电话。”海鲜区卖螃蟹的摊主给自己的买主递上了一张名片,让对方买货的时候打电话。她说她也不知道会到哪里去继续做生意,但是打电话给她,如果量大可以送货。 从市场建立这家海鲜摊就在这里,已有10个年头,忽然要改造撤出,她有点束手无措。海鲜摊位占地大,而且需要用冰和大量的水,换地方很麻烦。 “我已经给饭店的老客户打电话了,需要什么货我给送。”在蔬菜区北头的商贩认真说道,“你不知道,在市场上这么多年,好不容易积累的客户不好好联系着,很可能就流失了。” 虽然文化路市场管理方称选择7-8月改造考虑到正处于休渔期,对市场的影响会小一些,但是水果和蔬菜区的业户却觉得错失了赚钱的黄金时期。 “夏天正是吃水果多的时候,这一个半月生意最好做,如果市场给找个过渡的地方就好了。”经营水果的摊主抱怨说。 抱怨也没办法,只能自谋出路。记者从文化路了解到,少数摊主在周边的市场重新租了位置,暂时在那里经营。有些摊主则干脆给自己放假,陪着孩子过暑假。还有一些则打算进社区或者在路边摆摊卖菜。 本报记者 李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