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调查 |
知了猴市场“钱”景不错,本地养殖尚不成熟 |
见习记者张倩倩 | |
- 2013年07月16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15日,环海农贸城,一家摊位在卖知了猴。 见习记者 张倩倩 摄 |
|
烟台市场上在售的知了猴绝大多数来自外地,而且是人工养殖的,烟台知了猴养殖起步较晚,不成熟,而且养殖户非常少。15日,记者联系到莱州市沙河镇大张家村的张庆礼和栖霞市官道镇的孙大鹏,他们跟记者分享了各自养殖知了猴的经历和感受。 “种”了三年 知了猴还没出土 张庆礼几乎是烟台最早推广、养殖知了猴的。2007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到河南知了猴养殖户,并通过介绍成为烟台地区的代理,他不仅在烟台地区推广知了猴养殖,还自己亲自尝试养殖知了猴。2007年秋天,张庆礼在自己承包的40亩地上“种”下知了猴幼虫。“知了猴是3年出来,可是等到2009年夏天的时候,结果很不理想。”张庆礼说。 孙大鹏是2011年5月份与别人合伙,把知了猴幼虫“种”在梨园、苹果园和杨树林共五六十亩地。按照3年收获的规律,今年夏天知了猴应该出土了,可是至今知了猴还没出土,孙大鹏说,还得等10天左右,“当初养知了猴也是没经验,种上之后又去河南、菏泽那边考察过,发现不如人家做得好,所以对自己已经种下的知了猴有些担心。” 人工养殖成功率低 养殖技术是“软肋” 如今野生的知了猴越来越少,市场上卖的大多是人工养殖的。“人工养殖知了猴的成功率不高。”张庆礼说,失败后,他总结过教训,觉得最主要的是技术问题。孙大鹏认为,除了技术欠缺、经验不足外,气候、土壤、植被等都会影响知了猴成长和出土。 养殖知了猴时,孙大鹏和张庆礼省去了蚱蝉配对产卵的过程,他们直接从河南买的卵枝条,经过30天的28度恒温孵化成幼虫,然后将幼虫“种”到地里。“前期的孵化技术还可以,成功率很高,可是后期技术不行,就是知了猴种到地里之后,怎么样养殖才能保证他们按时出土。”张庆礼说。 每亩收入万元以上 市场前景广阔 知了猴产量越来越少,市场供不应求,价格很高,加上它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所以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按照孙大鹏在他推广网站上的介绍,卵枝条100枝,每枝1元,每根枝条含200个左右种卵,每平方米种卵2000个,这样的话每平方米需要10根左右的卵枝条,成本是10元左右。如果每平米这2000个卵都能长成知了猴并出土,按照每只0.1-0.2元计算,每平方米收入200-400元,若不影响地上农作物生长的情况下养殖,每亩只需殖种50平方米,收入也会在万元以上。 问题在于幼虫“种”到地里之后,成活率有多高。人工养殖知了猴的困难在于,一是技术难以突破,二是如今难以包到五六十亩面积的土地。张庆礼说,尽管知了猴投入成本不算高,可是知了猴人工养殖周期长,一般是3年,加上气候、土壤的难以掌控,养殖还是有风险的,而且难以成规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