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与焙海肠 餐饮界有段脍炙人口的故事,说的是“福山帮与海肠子”。当年福山厨师在王府井开饭店生意红火,相邻的各家饭店老板派人去学,但就是学不到真谛。原来,在没有味精的年月,京城的厨师用焙干的海肠子粉当味精,菜肴出锅后偷偷撒上点。据说,这焙海肠的来历,还要从秦始皇东巡烟台芝罘岛说起。 相传始皇二次登岛正值早春,一夜的风浪过去,沙滩上留下一大片淡红色的软体动物,如中指般长,时人用它做鱼饵。当地百姓用它配以春季头刀韭菜款待贵人,而去掉内脏阴干的焙粉更是奇妙无比。据称,秦始皇尝后大加赞赏,称之为天下第一鲜。 苏东坡与蓬莱小面 苏轼一生,宦游40余年,足迹半个中国。苏东坡到登州担任登州军州事,也就是地方军事和行政长官。到任仅5天,却做成了两件大事。变更当地军事部署,免除食盐专卖,同时留下了包括为蓬莱阁增色的《海市》和珍贵墨迹,极大地提升了蓬莱的历史文化含量。后来,当地人建“苏公祠”,感念苏大文人的功德,清代诗人瞻拜后留下“赖有公来官五日,三山万古重蓬莱”的诗句。蓬莱当地流传着苏东坡登州官五日,顿顿食蓬莱小面的佳话。 程砚秋与福山大面 烟台有句老话,要想吃好饭,围着福山转。作为鲁菜之乡的福山,家喻户晓的头牌大众小吃就是福山大面,“落水银缕丝,延客品位高”是它作为中国北方四大面食之一的独有声誉。 20世纪初,烟台是一座繁华的商埠码头,南来北往的船只均在此“挂口子”(靠岸上货卸货上下客),而烟台人素来懂京剧,爱京剧,唱京剧。一时间,登临烟台码头的京剧艺人不计其数,你方唱罢我登场。当时,京津沪被称为“京剧摇篮”、“京剧重镇”和“京剧大码头”,三地连成一线,烟台是其中的一个点,这个点在中国京剧史被称为“京剧码头”。程砚秋是京剧“四大名旦”之一,程派艺术的创始人,他曾两次来到烟台,上演过《窦娥冤》等名剧名段。相传,程砚秋在烟台期间,最喜福山大面,好事者还把三鲜面、扁条面、龙须面、空心面,同京剧四大名旦相提并论。 (据《烟台名小吃》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