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3年07月17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 冯世娟
如果真有时光隧道这回事,那么我要做的第一件事,肯定是走到第一个发明相声的那个人面前——不论是传说中的“穷不怕”朱绍文,还是据说的张三禄、马麻子,然后轻轻拍拍他们的肩膀,赞赏地说一句:嘿,真有你的嗨! 没错!我近来喜欢上了听相声! 喜欢到了什么程度呢?拿上个周五来说,这天工作完后的下午五点多,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去理发店洗头、去服饰店拿刚做好的真丝裙子、回家遛狗。但我还是坚持在处理完这些事后,淡定地下楼打车直奔目的地:去堤口路的泰和居空中四合院芙蓉馆听相声。作为一个穷人,我却天生有种富贵病,而且还是“绝症”——每周总有四天不想去上班。只有周五这天例外,除了周五最能体现“坚持一下就能看到光明”这种励志话的含义,还因为周五晚上可以放松一下,去芙蓉馆听听相声。 自清末民初,老济南就是江湖艺人跑码头必至之地,为国内五大曲艺发达地区之一,有“书山曲海”之称。如今整个社会曲艺将死、相声将死,唯有回到民间是正道。芙蓉馆的存在,正是起了这样一个“救死扶伤”的作用。 相声是门语言艺术?NO,那是在万恶的旧社会!那时候文化生活贫瘠,想听一次大师说相声比屌丝买房还要难。好不容易收音机里播放一次,听听声音便觉得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可不是语言艺术怎么着。 而如今,相声是门人体艺术,讲究的是段子表演化、观众互动化。在娱乐生活多样化、段子大爆发的如今,有趣的语言、滑稽的故事必须配上适当的表演,才会使相声更加生动化。那感觉,如同画在墙上的大饼就这样香喷喷地端到了你的面前。套用郭德刚老师的话说就是:你是吃呢?吃呢?还是吃呢? 在过去,说相声的不叫说相声的,有叫“说瞎话的”,还有叫“拉瞎呱的”,也有叫“骂杂烩的”。听听就知道没一点正经,都是老百姓的小聪明、小算计、小心眼,极尽挖苦、嘲讽之本能。还有拿伦理道德说事儿的:这边相声演员叫一声爸爸,那头观众甭管男的女的一律“哎”、“哎”声四起,这种表演内容,正直善良的人们听到后感觉不怎么舒服,但像我们普通大众听后却觉得挺乐和,现场演出效果十分好。 喜欢上了到现场听相声,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这一次,表演者和听众终于互动起来了。表演者插科打诨、嬉笑怒骂样样来,听众也是荤素不忌胃口极好。上个节目还在取笑司机患了什么不文明的病呢,这个节目观众就可以起哄:还是去当司机吧!你来我往,十分热闹。 所以啊,别再觉得相声是个老事物了,如今相声正渐渐回暖,到现场听相声可是一种时髦的生活方式。不信去现场瞧一瞧,观众九成是年轻人,剩下那一成,还是因为长相老成。大家好像都明白,别再说什么世事艰难,也别再提什么坎坷难过,生活嘛,乐和乐和,得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