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片 本报记者 马绍栋 位于鲁南腹地的枣庄古邵镇,素有“鲁南小粮仓”的美誉,虽然没有上马大规模的制造业项目,但古邵凭借千年京杭大运河穿镇而过的“黄金水道”优势,大力发展港航产业,配套建设临港物流园区,不但成为鲁南经济带中不可或缺的大宗商贸物流集散地,而且辐射影响到苏北、江浙,成为运河经济推动城镇化的典型样本。 千万吨级运河港撑起黄金水道 “像这样一台港口塔吊机器造价就超过700万,现在安装调试已经基本完成,马上就可以投入使用。”在古邵镇新建的运河码头,古邵镇镇长侯军指着港区高耸的装卸塔吊对记者介绍说。 在他身后,饱经沧桑的京杭大运河碧波荡漾,密密麻麻的运输船和塔吊正在忙碌作业。 侯军告诉记者,京杭运河流经峄城区18.1公里,全部在古邵镇。早在上世纪80年代峄城港区就开始建设,经过30年发展,港区占地达2000亩,拥有大小港口17处,各类码头50余座,最大停靠能力3000吨,年吞吐量超过1000万吨,占枣庄全市的52%,成为鲁南经济带名副其实的第一大内河港。 “内河航运成本仅占传统铁路、公路等方式的1/5,优势十分明显,再加上鲁南地区是煤炭、水泥熟料、建材、粮食等大宗物品的集中产区,因此依托港口形成的运河经济成为古邵镇发展的天然优势。”枣庄市峄城区港航局局长孙超告诉记者,枣庄素有“煤炭之乡”、“建材之都”、“石榴之乡”、“鲁南粮仓”之誉,而同处鲁南的兖州、邹城煤炭资源丰富,这些“粗老笨重”的大宗商品正适合成本低廉的内河航运发挥效应。 “兖矿集团听说这个新港区要投入使用了,马上主动来谈合作,现在已经初步达成了240万吨煤炭的运输协议。”孙超介绍说,立足黄金水道千万吨级港口的优势,目前古邵镇港区的服务半径达80余公里,北到滕州、西至微山、南至徐州、东至临沂,经营范围辐射江、浙、沪、杭等十几个省市,已成为枣庄市规模最大、吞吐量多、货物种类较齐全的综合性港区,是鲁南苏北地区重要的大宗商贸物流集散地。
借力南水北调打造运河经济升级版 “运河古邵段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进入山东省的南大门,今年9月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将进行试调水,真正通水后古邵段现有的通航能力将提升一倍,经济效应也随之成倍放大。” 孙超说,随着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推进,除了现有航道通航能力的提升,古邵镇将在离运河主航道3.5公里处再规划建设新的内河港区,连通镇区水网,力争用5年建成一个新的占地1000余亩的现代化临港物流园区。 优越的交通区位,低廉的水运成本,加之南水北调东风,诸多机遇的汇集让古邵镇的港航产业“热得发烫”。正是看重此地将来在鲁南经济崛起中的前景,益海嘉里、中联水泥、山东高速物流等3个500强企业巨头纷纷在此“抢滩登陆”。其中益海嘉里集团投资1亿美元建设鲁南粮油物流加工基地项目,现已完成选址;山东高速则拟投资2亿元建设物流杂货码头项目。 “大项目带动只是产业方面的动作,运河是古邵最宝贵的资源,打好运河文化牌同样重要。”侯军告诉记者,古邵镇要对接台儿庄古城,打响“古运荷乡”特色旅游品牌,力争再现千年大运河绚丽繁华的图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