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史上,同学杀害同学的著名血案有许多起,其中两起十分典型。其一是孙膑杀庞涓,其二是李斯杀韩非。
社会学家费孝通的差序格局理论认为:西方国家的人际关系如同独立分离的麦秸,间距大致固定;东方国家的人际关系则如同绵延递增的涟漪,疏密明显不同。中国人的处世观确乎如此,同学乃是核心亲情圈外尚属紧密的关系,他们互相关照、彼此扶持,实际效果通常要好过普通朋友的交集。 当然,一切皆有例外。为了争夺某宗潜在或显在的“好处”,同学反目成仇、痛下杀手,又何尝有什么顾忌?人性的负面丑恶如斯,每每令我扼腕叹息。 在中国古代史上,同学杀害同学的著名血案有许多起,其中两起十分典型。其一是孙膑杀庞涓,其二是李斯杀韩非。 庞涓被杀,错不在孙膑。孙膑并非生下来就叫孙膑,当初父母给他取的名字竟然失传了,这就得狠狠地“感谢”庞涓。为何下此结论?容我细细道来。庞同学在魏国混得出人头地,如同沐猴而冠,急于显摆,于是派豪华马车把孙同学接来,等着他当众表态“自愧不如”。孙同学满腹韬略,无人能出其右,人情世故却不及格,自我定位更不准确,大老远来到魏国,不甘心只跑几圈龙套、只打几个吆喝,竟技痒难耐,为魏王出谋划策,抢占庞同学的风头和戏分。庞同学气量狭窄,暗中寻摸孙同学一个不是,将其下狱,削去膝盖骨。孙同学受此膑刑,从此名膑,感想如何,还用问吗?受刑后不久,孙膑设法偷渡到齐国,做了大将田忌的军师。庞同学用兵有两把刷子,但孙同学用兵如有神助,齐军与魏军一战于桂陵,再战于马陵,均大获全胜,有过围魏救赵的经典战例。最终,在夜间大树下,庞同学被齐军的乱箭射成了刺猬。这桩血案易断:庞同学嫉贤妒能,先对孙同学狠下毒手;孙同学在战场上了结恩怨,无可指责。 韩非被杀,罪在李斯。韩非是师兄,李斯是师弟,两人仅相差一岁,功力匹敌。李斯在秦国干得又好又欢,韩非在韩国却只能对牛弹琴。不管是祸是福,该来的终归会来。韩非出使秦国,人生随即逆转。他智力出众,抱负非凡,正是秦王嬴政欣赏的创新型人才。李斯心想,法家个个刻薄寡恩,一旦师兄顺利上位,自己的好日子恐怕就要到头了,这怎么行呢?于是他瞅个空子巧进谗言:韩非主张存韩灭赵,绝对别有用心。李斯只差没明说韩非是韩国的间谍了。秦王嬴政疑心重,立刻下令,将韩非收监审查。李斯仍放心不下,生怕师兄咸鱼翻身,此后他不断派人冒充宫廷办案人员,对韩非严刑逼供,直到韩非吃受不住,自诬服罪为止。过了一段时间,秦王嬴政果然念及韩非的好处,决定释放他。放人归放人,必要的司法程序还得走,于是他派宦官去狱中结案。韩非见到宫廷办案人员,顿时产生条件反射,为了免受皮肉之苦,赶紧自诬服罪。就这样,韩非不知不觉地踏上了黄泉路。李同学杀害韩同学,不能算作“非受迫性失误”,他进谗言、耍狡计,心术实在太坏了。 如今,同学相残相害的案例逐年增多。有的只是言语之隙,有的只是瓜李之嫌,有的只是睚眦之怨,有的只是锱铢之较,就酿成了惨剧,断送了前程。 人多的地方龃龉就多,人集中的地方矛盾就集中。某些大学生缺乏包容心、同情心和理解力,不懂得敬畏生命,这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失败所导致,值得我们深刻检讨和全面反思,仅用刑法去严惩杀人者是远远不够的。以马加爵案为例,这位云南大学生出身贫寒,性格内向,受到同学歧视,缺乏心理疏导,他在一个深度丧失友爱的校园环境里痛苦挣扎,又何尝不是一位可怜的受害者?一旦他决意出手报复,悲剧就不可逆转。 许多大学生都不再信也不再讲“友谊天长地久”的温馨话语了。微博上挂出过一道调查题:“毕业时,你最想对室友表白的心里话是什么?”公认的最佳答案令人啼笑皆非,竟然是:“谢同学不杀之恩!”这句话是不是很幽默?就算你能够笑出声来,但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总不免感到几分悲哀吧。 (本文作者为湖南省作协副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