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1月11日(记者 程凌润) 重达100斤、高约2米根雕,画有十二生肖的葫芦钟表,根雕、豆画、葫芦烙画、书法、国画等民间手工艺品纷纷在9日、10日的钢城区工艺美术协会首届艺术交流大会上亮相。莱芜市文联工作人员称,民间手工艺品要有莱芜的特色,需走产业化之路。 展翅的雄鹰、呼啸的老虎、奔跑的山羊、卧地的骏马,记者在现场看到,在根雕、石雕展区内,百余个作品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从树根出土到作品成型大约用了8个月的时间,中间还得把树根在水中浸泡,最后还要在树根外面喷上一层漆。”崔泉敏介绍,他用柿子树的树根制作的《雄鹰》是展厅中最高的一个作品,高约两米,重达100多斤。 记者注意到,在十艺节荣获金奖的根雕作品《永恒的爱》也在展厅中,创作者李刚已经有近500件成型的根雕作品。“这个作品中根系是天然的,展现的是一对恋人亲吻的造型。”李刚告诉记者,根艺的美的追求就是将自然形态美和内在韵味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70岁的卞学东“玩葫芦”已经十多年,他带着用葫芦做成的茶壶、花瓶、钟表等作品来到现场。“葫芦上绘有十二生肖的画像,我想用这个作品提醒自己珍惜时间。”卞学东说,制作这个葫芦钟表需要把葫芦进行切割和粘合,大约花费了两天时间,而前期的构思工作则花费了2个多月的时间。 在书画展区,山东省诗词学会会员郭兆甫向记者展示了7.5米长的书法作品,上面是他创作两首词和一首诗。“舞字就是把人的形象与字的形象结合在了一起。”郭兆甫说,他创作的舞字把书法和国画融合在一起,这是一种创新。 据介绍,本届工艺美术交流大会呈现三大特色:一是搭建更为快捷便利的交易平台,进一步推动莱芜市工艺美术的产业化进程;二是借助济莱协作区的建设,使得莱芜艺术走向更广的天地;三是鼓励和支持广大民间艺术再创造、再创新,力争打造商业品牌。莱芜市文联工作人员说,民间手工艺品是地方文化符号和象征,需要注入具有莱芜特色的文化符号,要让民间文化产业真正得到发展,需要走产业化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