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3年11月12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苑广阔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移动终端兴起,互联网触角无处不在;网上交友、购物、玩游戏,伴随“移动互联网”成长的孩子日渐养成“不移动”的生活方式。他们的课余生活仿佛是在电视、电脑、手机等不同屏幕间切换。 “屏幕依赖”首先会对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带来负面影响。一项调查显示,三分之一的中国孩子每天户外活动不到1小时,大部分时间“宅”着;节假日超过一半的孩子在电视、电脑等各种屏幕前待2小时以上。而正处在长身体阶段的孩子,比成年人更需要运动,需要锻炼,当“宅男宅女”严重低龄化、幼龄化,其对他们身体成长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和“屏幕依赖”对少年儿童身体上造成的负面影响相比,更加严重的问题是心理上的影响。一旦他们因为过于迷恋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一有空闲就沉浸其中,无法自拔,那么就相当于在他们的周围形成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空间和独立的世界,因为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不需要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则他们的现实人际交往能力、社交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都会出现退化。这显然不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也给他们未来能够更好地适应和融入眼前的这个社会带来困扰和麻烦。 与此同时,互联网带来“信息爆炸”的同时,也让各种信息碎片化、肤浅化、简单化,这对未成年人来说,一方面不利于他们主动思考、独立判断等良好思维习惯的养成;另一方面也不利于他们形成理性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对人正常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构成挑战。 由此可见,作为家长,在平时的生活中应该对孩子接触和使用各种移动终端产品进行理性引导,减少和限制他们在各种电子屏幕前的时间;作为学校和老师等教育者,也应该在引导孩子们正确认识和对待各种电子产品的同时,加强学校教学管理工作,比如出台管理规定,禁止中小学生在学校期间使用职能手机、平板电脑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