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林 以往在译制片中常见的“家庭医生”,正在从影像走向现实。日前,全科医生执业方式和服务模式改革试点任务,在青岛市南区正式启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全科医生团队,和居民签署服务协议并留下电话供居民咨询、求助。全科医生团队还要定时上门随访,对居民的健康状况了如指掌,做到常见病慢性病在社区都能处理掉。 随着医保制度的不断完善,“看病贵”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看病难”的矛盾,依然客观存在。在大多数地区,优势的医疗资源,依然向大医院高度集中。无论大病小病,到医院求诊,都要来往奔波排队挂号,病人以及家属都要付出不菲的时间成本。大医院病床、医生长期超负荷运转,带来了挂号难、看病难、住院难等问题,甚至引发了医患矛盾的爆发。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部分基层医疗机构门庭冷落。因为投入较低、诊疗条件差,社区卫生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难以吸引优秀的人才,又反过来制约了自身的发展。 青岛试行的全科医生团队签约服务模式,意在纠正目前混乱的就医层级,为分级诊疗铺路,也让医疗资源得到更为合理的分配。 这种做法,可以给予病人更多方便,在一定程度上纾解医患关系紧张的难题。但面临的困难也同样不少,社区医疗力量的薄弱,让全科医生团队不敢贸然签约过多家庭,不然会服务不过来。居民的就医习惯,也难以一时更改。“家庭医生”能否真正走入家庭,还需时间检验。 (作者为本报青岛站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