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3年11月28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甘泉
27日,省城气温骤降,最低温达零下5摄氏度。由于大前天的降雨,地上落了不少被雨水打湿的树叶。笔者在去洪家楼山大老校锻炼时,看到保洁员们顶着寒风在艰难地扫着地上的落叶。在另一天的早晨,笔者去火车东站接客人,在花园路上,一五六十岁模样的女环卫工用力清扫路边的树叶和积水。 冬日的清晨,寒风刺骨,在很多人尚在睡梦中时,这些环卫工人们便借着路灯光开始了一天的工作。现在大家对城市清洁程度要求提高,环卫工人们时常要在自己负责的路段反复清扫,避免路面出现污物。而环卫工人中,四十多岁、五六十岁者不少,这更让人为他们的辛劳而感慨。 此情此景,让笔者不禁联想到夏日时节,省城沿街的人防商城、银行、超市、书店等许多公共场所,纷纷免费对外开放、提供纳凉点,欢迎市民们进门“蹭凉”。近期天气越来越冷,笔者有一个小小的建议,就是那些夏日的“纳凉点”能否转换一下角色,成为“暖脚点”?为城市的美容师——环卫工人们提供个室内暖脚休息的地方。 笔者曾仔细观察过,即使在夏天有那么多纳凉点时,不少保洁员宁可自己在路边找个阴凉地休息,也不去纳凉点歇息。有媒体报道解释,许多环卫工人往往担心给别人带来麻烦,在他人没有主动招呼或提示的情况下,他们不好意思直接“推门而入”。而在这个季节,环卫工人们也一般不大愿意离开清洁车和清扫工具,有时看到他们在路边,宁可自己在原地活动活动暖和一下,也不贸然主动进门“蹭暖”。 因此,如果纳凉点能转成暖脚点,如何让它们发挥出作用也需要好好思考。怎样让环卫工人愿意进去、给他们提供温暖和方便?不是他们太害羞,而是过往的种种,让他们有些敏感。这非常需要大家多留心关注一下周围,如果有环卫工人,主动和他们打个招呼、欢迎他们进门暖脚休息。如果有条件,再给他们送上一杯热水,岂不是能更好地体现全社会对他们的关爱? 在暖脚点问题上,如果人防商城、银行、超市等公共场所能带个头,这不仅体现出对环卫工人的关爱尊重,而且也彰显出我们这个城市整体的包容性和人性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