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派记者 王兴飞 董钊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特约通讯员 何玲 发自西昌 嫦娥飞天背后,有着这样一群人。他们憨厚朴实,对工作却力求完美。扎根在远离故乡两千多公里的深山,他们几乎与世隔绝,但却胸怀飞奔天宇的航天梦想。他们就是扎根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山东人。嫦娥飞天路处处有他们的力量。 谁为嫦娥指明奔月之路? 临沂人庞尊禄,送走嫦娥就快退休了 当火箭升空的焰光将地面的黑暗一扫而光,谁来为直奔黑色苍穹的嫦娥指明前进之路?答案是临沂人庞尊禄。距离发射塔架不远的一栋蓝白相间的房子就是庞尊禄的工作地点,里面有着他心爱的瞄准设备。 瞄准,是用光学仪器为火箭发射确定射向基准。从前期任务准备期间的大地测量、设备校验,到测试规程的编写修改,从设备架设到反复微调光线与棱镜,庞尊禄心细如丝。 亲手为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指明射向的他,这次又承担起了嫦娥三号探测器的瞄准任务,弯腰、打光、找光、粗调、微调、稳定……老庞技艺依然精湛。1984年大学毕业后,庞尊禄从临沂来到大凉山,一干就是30年,78枚火箭和80颗卫星都是由他亲手放飞。 忙碌的庞尊禄不太愿意去想,这很可能是自己退休前最后一次执行重大任务了。
嫦娥飞天前,谁离“她”最近? 德州人宫长林为火箭绷上最后一根弦 谁离飞天前的嫦娥最近?那就是德州汉子宫长林。作为控制系统仪器舱操作手,他坚守的岗位位于运载火箭第三级的顶部,抬头就是嫦娥探测器。他负责的仪器都是控制系统的核心设备,火箭控制中枢都汇聚于此。 仪器舱操作手要负责安装惯导设备,要求安装精度小于百分之几毫米,比一根头发丝又窄上了不少。宫长林操作沉着干练,将设备抱上火箭,经过一轮推、靠、拧、旋后,为火箭的“大脑”绷上最后一根弦。 谁是发射场的“伏魔英雄”? 德州人韩国河被工作包压得右肩倾斜 临发射前,箭体动力室低温组正在给三级火箭进行最后的燃料补加,联接器的位置正冒出阵阵白雾。此时,作为低温组技术阵地兼前端负责人,德州人韩国河绷紧了神经,眼也不眨地盯着各种数据,密切注视着补加的过程。 低温推进剂是长征三号火箭三级发动机的燃料,主要由-253℃的液氢和-183℃的液氧构成。这个号称只需一粒米大小从一米高处落下撞击地面产生的能量就能引爆的“魔鬼”,在发射场一直扮演着让人畏而远之的角色。 韩国河出生在德州市临邑县一个普通农家,1995年底,他成为发射场上一名警卫战士。第三年,韩国河幸运地考入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成归来,他被分配到箭体动力室资控综合组,当年就因工作突出被评为优秀操作手。13年的岁月里,荣立过三等功的韩国河被工作包压得右肩严重倾斜。
谁为嫦娥“开塔”? 德州人张超为航天事业一再推迟婚期 嫦娥飞天之际,是谁将其从塔架的严密包裹中“解放”出来?是德州人“开塔”操作手张超。他的工作就是驯服被称为“亚洲第一塔”的活动塔。 发射前12小时内将5000多吨的活动塔开至距离发射台160米远的停泊位置是张超的工作。2011年10月份,担任吊车岗位操作手的张超临危受命,为了航天事业,婚期在即的张超一再推迟婚期。如今,心有嫦娥的他,已经顾不上新婚未久的妻子。
更多山东人 在默默付出 嫦娥三号任务中,新泰人李军是低温化验的负责人,确保嫦娥任务用上合格的低温燃料是他的责任。工作8年来,李军立三等功一次,其他奖项多达十余项。 “许多人可能不知道,嫦娥极其娇贵,就像襁褓中的婴儿,热不得,冷不得,干不得,湿不得,在送往月球之前需要二十四小时不间断保障温湿度和洁净度。”说这话的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测站塔上空调主操作手申崇伍。来自菏泽鄄城的他甘当保姆,和同事一起24小时时刻关注各项保障参数,直至嫦娥顺利升空。 德州平原汉子耿金刚在发射中心工作6年已载誉无数。在担任发测站固定消防岗位主操作手时,面对红红绿绿近百个不断跳动闪烁的指示灯、盘根交错线路和数不完的管道,他钻地沟、爬塔架硬是靠自己绘制出了发射场区第一张消防管路分布图。 陵县男儿许海瑞曾是嫦娥一号加注能手,在即将挑起阀门加注操作手的大梁之际,他默默来到基地最需要的驾驶员岗位,一干就是5年。 来自菏泽单县的胖小伙王成磊是发射中心发测站勤务保障分队的炊事员,让同事吃上放心饭,就是他的航天梦想。 本报特派记者 王兴飞 董钊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特约通讯员 何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