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B01版) 王宏伟说,研究生招生一般有几个环节容易出问题,“考前透露考试题目,在命题前,尽管各高校各学院要求出题的导师签订保密协议,但是泄题现象却屡有发生,阅卷最容易出问题,有的学生在试卷上做标记,有的导师很明确地告诉关系好点儿的学生,可以把最后一道主观题的答案告诉我,我给你的卷子打分”。调剂过程同样容易出问题通过各种各样的关系,花点钱找找人,打打招呼,“地方性高校非常讲关系、看人情,有规无章,不少人都在这么做”,王宏伟说。 “有花2万元,调剂成功的;也有人给某领导送贵重物品,运作成功的;有人通过购物卡操作进去的……”一位不愿具名的高校学生向记者透露发生在身边同学身上的故事。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方流芳指出,在研究生招生中,教育部给一所学校分配多少指标,并不透明,而学校如何对招生指标进行再分配,也不透明。除“统考录取”之外,还有统考之前的“推免保研”和统考之后的“补录”、“破格”。“补录、破格指标究竟来自教育部对招生指标二次分配,还是学校截留了招生指标进行二次分配,这不太清楚。” 正在广西某高校就读的硕士研究生赵宇说,2011年的4月,正值高校硕士研究生招录工作进行,他的两位同学就通过“特殊调剂渠道”进入到各自理想的大学,“要不是我亲眼目睹,我真的不敢相信关系和金钱原来这么‘好使’”。 赵宇告诉记者,其中一个同学通过家里找关系,和对方学校的一位行政领导打好招呼,确保自己的研究生调剂“万无一失”,为此专门请人吃饭,也送过东西,“确实花了不少钱”。 2011年本科毕业的陈星来自江西,目前在北京一家化妆品公司上班,他告诉记者,身边的一位同学刚刚进入江西某高校读研究生,“熟悉的人都知道,他学习成绩一塌糊涂,不可能考上研究生。”不过其父亲是当地一位很有影响力的官员,这位同学私下里也告诉陈星,“要不是靠关系,我哪能啊。” 自主招生制度没问题, 需要堵漏 当所有人把矛头直指自主招生时,熊丙奇说,这值得警惕,这显然是找错了方向。 “试点高校自主招生,这一改革的方向无疑是正确的,但原有的高校治理结构并没有打破,依旧实行行政治理,这种半吊子改革,进一步为贪腐制造了空间。”熊丙奇告诉记者。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助理张志安,曾经作为面试官参加过中山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在他看来,从改革的角度来讲,自主招生对高校是有好处的,因为它加强了高校的招生自主权,避免按高考成绩搞“一刀切”,让有特长的学生得以进入更好的学校。“如果把自主招生的制度更加规范化,透明化,将极大地减少暗箱操作的可能。好的制度还需要一些设计来堵住漏洞。” 熊丙奇认为,这次人大爆出的自主招生腐败丑闻,从本质上说,就是高考作弊。只有严肃问责,才能起到警慑作用。一方面,司法机关要进一步调查这背后是否还有其他人员卷入其中。另一方面,要对以权钱交易进入人大的学生进行清退处理,并追究所有当事人的责任。 而要彻底遏止高校的教育腐败和学术腐败,熊丙奇指出,不能指望行政领导自觉“把关”,必须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有效制约学校行政的权力。 他说,目前的贪腐根源在于教育行政化,学校行政权力不受监督。因此必须深入推进改革,推进教育去行政化,这包括学校外部的去行政化——落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政府部门不得干涉学校办学;以及学校内部的去行政化——行政领导不得越权干预教育和学术事务等方面。如不推进教育去行政化,维持行政治校的格局,贪腐不可能得到根治。 熊丙奇说,没有高等教育的市场竞争机制,没有受教育者的选择权,很难改变学校的办学态度。这将是一个系统的改革,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到位。“最近公布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对上述系统改革设计了可行的方案,推进教育管理制度改革,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实行升学考试制度改革,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学校依法自主招生,这将大大改变高等教育的现状。”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部分为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