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2月1日讯(记者 刘振 通讯员 田卫东) 12月1日,记者从全市加快服务业发展工作会议上了解到,全市成立了由市长杨宜新挂帅的德州市服务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研讨了《德州市服务业发展规划(2013—2020)(征求意见稿)》,做大做强服务业将成为今后全市的工作重点。 杨宜新称,要进一步建立工作推进、政策支持、督导调度机制,抓好投入、用地、人才等要素支撑。要精简审批事项,提高审批效能,降低准入门槛,全力优化营商环境。要严格统计考核,形成推动服务业快速发展的良好氛围。 与省内外发达城市相比,德州服务业发展还存在较大差距和不足。全市服务业发展层次偏低,交通运输、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房地产等传统服务行业占比超过60%,金融、信息、文化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服务业投资中,36%来自房地产,25%来自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发展载体支撑较弱,中心城区面积小、人口少,辐射带动作用有限,缺少有影响力的服务业集聚区、特色园区、街区及龙头企业,财政投入引导不足,服务业高端人才紧缺。 根据征求意见稿,会议初步确定了未来全市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总体要求、目标和重点。到2020年,全市服务业发展确定三个阶段的目标。第一阶段(2013—2015年):以加快培育服务业集聚区、特色街区、龙头企业为重点,以服务业重大项目引进和建设为基础。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9%左右。第二阶段(2016—2017年):进一步壮大服务业发展规模,集中资源要素,重点突破“物流、科技、商务、金融”等为核心的生产性服务业,繁荣壮大“商贸流通、文化旅游、社区服务”等为重点的生活性服务业。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年均提高1.5个百分点,到2017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2%左右。第三阶段(2018—2020年):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到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8%左右,服务业的主导和支柱产业地位基本确立,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跃居鲁西北冀东南先进行列。 四大载体支撑十大产业 本报12月1日讯(记者 刘振 通讯员 田卫东) 以重点城区、集聚区、企业、项目“四大载体”为支撑,着力发展有比较优势的传统服务业和高成长性的新兴服务业,加快把德州建成鲁西北冀东南重要的区域服务中心城市……记者从全市加快服务业发展工作会议上获悉,德州将打“组合拳”助力服务业发展。 德州将立足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以现代物流业为先导,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以商贸流通业为先导,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壮大;突破发展新兴高端服务业和农村服务业。今后将重点发展十大产业,即:重点突破现代物流、金融商务、科教服务3个生产性服务业,做强做精商贸流通、文化旅游、社区服务3个生活性服务业,积极培育低碳环保、信息外包、生命健康3个新兴服务业,创新发展农村服务业,全力构建“3+3+3+1”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倾力打造流量服务经济枢纽、低碳科技服务高地、战略新兴服务磁极和生态休闲养生胜地四张产业名片。 今后德州将从强化政策扶持、项目建设、要素支撑等7个方面入手,促进全市服务业加快发展。在强化项目建设方面,今后将加快谋划实施一批服务业大项目、好项目,对11个省级服务业重点载体项目、32个2013年市级服务业重点建设项目,要严格落实“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责任包干机制。从2014年开始,市级重点建设项目中,服务业项目的比例要不低于40%,各县市区都要有3—5个服务业重点项目进入市级重点建设项目盘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