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庆文 通讯员 孙洪锋 今年以来,乘聊城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之东风,茌平全县上下,自抬标杆,自我加压,打响了一场“二次创业”纵深化发展的攻坚战。如今,茌平已连续4年荣膺全国百强县,2013年跃居第81位。1-11月份,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37.7亿元,同比增长26.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3.2亿元,同比增长24.8%。在今年举办的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和城镇化观摩中,均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市委书记林峰海做出批示,要求茌平“当好全市跨越赶超的领头雁”。 12月5日,茌平县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陈秀兴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茌平县围绕“跨越赶超”的中心目标,以“转调创”为核心,大力招商引资、加强园区建设、推进科技创新“三箭齐发”,全力助推二次创业,夯实了跨越赶超的基础。 前10个月新增36家规模企业 记者:市委、市政府启动“二次创业”活动以来,茌平县取得了哪些成绩? 陈秀兴:市委、市政府启动“二次创业”以来,茌平县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引导工业企业大力开展“实施二次创业、贡献跨越赶超”活动,上项目、搞创新,不断壮大企业规模实力,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截至10月份,茌平县规模以上企业达到394家,比年初的358家增加了36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50亿元,利润73.4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和17.92%。 茌平县2013年定为产业提升年,大力实施“2246”产业园区空间布局,大力招商引资,引进“大高新”项目,不断充实完善现有产业链条,提升产业规模实力,全力打造经济开发区和高端产业聚集区2个千亿产业园区、309国道和聊夏路沿线两个经济隆起带,培植纺织、生物技术、新医药、装备制造等4大百亿产业以及6个特色产业园区,推进产业向集约化、专业化和高端化发展。 今年以来,全县共引进项目116个,投资总额580.19亿元,到目前已开工亿元以上项目25个,完成投资额89亿元。全年共实施重点项目226个,其中,投资过百亿元项目1个,过10亿元项目13个,过亿元项目109个,总投资644亿元。大批项目的引进建设,极大的壮大了县域经济总量,提升了产业结构。 为所有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 记者:作为闻名遐迩的“铝城枣乡”,在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上,茌平县做了哪些工作,吸引众多大客商扎根茌平? 陈秀兴:优良的发展环境是企业生存壮大的必要条件。茌平县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推行县级领导干部现场办公制,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实行了承诺制度、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一次性告知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为所有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 用硬手段治理软环境。经过对全县行政审批事业的清理、整合,目前,全县58个职能部门的审批事项从353项,缩减到目前的129项,缩减率达到63.9%,做到了应减尽减;对保留的129项审批项目,逐一明确审批流程、合格标准、审批时限,申报材料平均减少了30%以上,审批效率平均提高了60%以上。 茌平县还建设了中小企业综合服务平台,与华夏银行开展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组织召开银企对接会2次,为中小企业发放助保金贷款6500万元,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帮助他们想规模化、高端化发展。 工业园区引领跨越发展之路 记者:在“二次创业”实施过程中,茌平县跨越发展的着力点具体表现在哪儿? 陈秀兴:在“二次创业”实施过程中,茌平县坚定不移的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以优势产业为支撑,以生态环保为基础,以技术创新为动力,推动工业经济迈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 经济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对于茌平的经济来说,工业园区的发展无疑正是个动力强劲的火车头。茌平工业的发展将继续充分利用优越的园区资源,以园区为依托,内扶优、外引新,引导要素向优势产业、优势项目集聚,着力提升经济总量,为茌平今后的发展积蓄强大的后劲和有力支撑。 具体实施过程中,茌平县着力以科技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深入推进产学研联合,全县1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与124家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技术合作关系,拥有1家博士后流动工作站,3家省级科研中心,32家市级研发中心,高科技人员3000多人。 未来五年,园区的发展将继续坚持“大思维确立大目标,大目标引领大举措,大举措实现大发展”的思路,立足产业升级,围绕“2246”产业空间布局,特别是着力做大做强经济开发区和郝集高端产业聚集区,使之成为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航空母舰”和加快发展的“助推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