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疑邻盗斧看投射
  • 2013年12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知 尘(心理咨询师)

  从前有个农夫,丢了一把斧子,他觉得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后来,斧子找到了,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这个成语小故事可以用来解释心理学中常见的一个术语——投射。投射,是指凭主观想法去推及外界的事实,或把自己的过错归咎于他人的一种心理防卫术。
  这位农夫并没有证据证明斧子是被邻居的儿子偷走的,完全凭主观臆测进行了评判。心里有,眼里就有,所以他怎么看都觉得邻居的儿子像小偷。他完全把自己的想法、态度和认知投射到了邻居儿子的身上。但显然,这种投射是主观行为,而非客观事实。再比如,那句著名的“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哉”的著名典故,也是一种投射。鱼的快乐还是不快乐,只有鱼自己知道,看鱼的人不过是把自己的心理活动投射到鱼身上罢了。
  韩剧《看了又看》中,银珠得知自己终于怀孕后,喜极而泣。但她的婆婆看到她哭着从诊室出来,便认为银珠是因为没有怀孕而伤心落泪。婆婆把自己的想法投射到了银珠身上,这样的例子生活中比比皆是。可以说,我们每天都在把自己的主观想法投射到别人身上并自以为是。明白这点,在人际交往中,会及时提醒自己,我的想法是不是自己的投射?比如,请朋友吃饭,一股脑点上一桌自己认为好吃的饭菜,理所当然地认为朋友也喜欢吃,这就是把自己的喜好投射到了朋友身上,但事实很可能是朋友根本不爱吃这些。意识到可能是自己的投射,就会及时调整自己的想法和行为,更加客观地为人处世,整个人显得宽容豁达,避免误会或不愉快发生,人际关系也会更加和谐。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A01版:重点
 A02版:重点
 A03版:壹读
 A04版:壹读
 A05版:身边
 A06版:身边
 A08版:拍客
 A09版:青未了
 A10版:青未了·心理
 A12版:娱体
 A13版:娱体·运动
 A14版:娱体·运动
 A15版:天下
 A16版:天下
 B01版:娱码头·周刊
 B02版:娱码头·焦点
 B03版:娱码头·红人
 B04版:娱码头·看片室
 B05版:爱运动·周刊
 B06版:爱运动·大看台
 B07版:爱运动·荣誉室
 B08版:爱运动·混合区
 C01版:今日济南
 C02版:今日济南·都会
 C03版:今日济南·都会
 C04版:今日济南·乐活
 C07版:今日济南·华不注
 C08版:今日济南·华不注·漫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