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空间科学教授焦维新做客齐鲁大讲坛: |
中国人最快2028年登上月球 |
| |
- 2013年12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 | 21日,北大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焦维新做客齐鲁大讲坛(左),很多小航天迷在台下听得津津有味(右)。 本报记者 戴伟 摄 |
|
本报记者 王兴飞
“嫦娥”升空、“玉兔”踏月都有哪些意义?嫦娥三号之后,中国的探月之路和空间战略将有哪些新动向?12月21日上午,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焦维新做客第72期齐鲁大讲坛,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内,与听众分享了他对探月和航天领域的认识。
月球富含稀土及安全核燃料 21日上午8点多,山东博物馆南门前已经排起了长队。11岁的姜秉环在制锦市小学上五年级,为了这期大讲坛,早早就赶到了会场。“我是个太空迷,就盼着这个讲座啦!” 讲座开始后,焦维新先讲解了月球上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类有史以来进行的月球探测活动。他说,昼夜温差最高可达300℃的月球上,环境极为严酷,基本没有大气,也没有液态水,甚至没有明显的磁场,但月球上富有钛铁矿、稀土矿,清洁、安全和高效率的核融合发电燃料氦-3的蕴藏量极为丰富,这将是解决人类未来能源危机的极具潜力的途径之一。 焦维新介绍,从1958年开始,人类探测月球活动经历了高峰期、寂静期、恢复期三个阶段。2007年开始,月球探测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奔月“嫦娥”要返回还有四道坎 焦维新说,嫦娥三号的成功落月对我国意义深远。它实现了我国航天器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书写了中华民族的新篇章。嫦娥三号和未来各项探测将扩展我国的利益空间。 焦维新分析,接下来的嫦娥工程将面临四大技术难点:月面自动采样与封装技术、月面起飞技术、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技术和高速再入返回技术。他判断,为了积累落月经验,2015年左右发射的嫦娥四号将重选着陆点,2017年嫦娥五号将承载着取样返回的重任发射升空。 “我国可能在2028年实现载人登月。”焦维新表示,如果一切顺利,2028年中国人将可能登上月球。同时,月球基地将与我国载人登月计划一起纳入国家战略考虑。在经历初级月球基地、中级月球基地后,具备研发能力和多种综合功能区的高级月球基地或将在2050年后建成。
美俄日印都对探月野心勃勃 焦维新提醒,出于国家利益和空间战略着想,我国在探月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的同时,不少国家也制定了野心勃勃的探月计划。俄罗斯计划2015年发射轨道器和穿进器,2016年在极区着陆,随后还将发射月球资源探测器,计划2030年实现载人登月。美国计划研制新型月球车,研究开发利用月球资源,并在2021年发射载人飞船飞越月球。日本计划2017年发射轨道器和着陆器,2020年实现取样返回,并为建立月球基地做准备。印度等国家也制定了详尽的探月计划。 本期齐鲁大讲坛由山东大学(威海)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常务副院长夏利东教授主持。 齐鲁大讲坛由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山东大学、齐鲁晚报联合主办,以“搭建思想平台、共享精神财富”为宗旨,每期邀请一位嘉宾担任主讲。大讲坛坚持公益性原则,面向公众免费开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