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权威信息的缺失加剧了公众对乙肝疫苗的恐慌情绪。唯有先正视问题,严格按照制度和程序处理问题,不受各种利益的影响和干扰,才能让公众相信最终科学的结论。 本报评论员 沙元森 日前,全国多名婴儿疑似接种深圳康泰公司生产的乙肝疫苗后死亡。国家食药监总局和卫生计生委已下发通知,要求暂停使用深圳康泰公司的全部批次乙肝疫苗。 这个措施体现了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原则精神,但对乙肝疫苗的信任危机却很难就此平息。从11月25日湖南出现婴儿注射疫苗后严重不良反应算起,疫苗事件已经持续一个月,根据国家食药监总局和卫生计生委昨日的通报,深圳康泰公司乙肝疫苗已经销售到27个省市区。死亡病例与乙肝疫苗有无关系,乙肝疫苗以后是否还要继续打,哪些乙肝疫苗能填补目前的缺口,种种问题萦绕心头,让很多婴幼儿的父母焦虑不安。尽管康泰公司坚称“偶合症的发生与疫苗本身无关”,但是目前并无权威部门支持这个说法。可以说,权威信息的缺失也加剧了公众对乙肝疫苗的恐慌情绪。 疫苗从生产到使用,涉及诸多环节,稍有不慎就可能降低免疫效果或者出现异常反应,甚至出现严重后果。要求疫苗接种达到绝对的安全似乎也不符合科学规律,因为接种疫苗而发生的伤害事件在一些发达国家也不断出现。正因如此,公众更加关注疫苗安全问题,也对相关监管部门寄予了较高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科学及时处置疑似“疫苗致死”病例。事实上,我国已经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明确要求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早处置,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全面。但是,回顾这次事件可以看出,一些地方的反应相比应急的要求还有不小的距离。 据广东省疾控中心证实,广东11月份就接到了疑似“疫苗致死”的病例报告,然而国家有关部门直至12月13日才叫停康泰公司两批次疫苗,12月17日深圳又出现涉及其他批次的疑似病例后,有关部门才在12月20日叫停了康泰公司全部批次的乙肝疫苗。这个过程中有没有不必要的拖延,还需有关部门认真查实。可以肯定的是,有关部门对于被卷入其中的康泰公司是相当谨慎的,每次的应对升级都给公众留下“忍痛”的感觉。康泰公司之所以受到如此重视,显然与该公司乙肝疫苗六成以上的市场份额有相当大的关系。一旦全面叫停康泰公司的疫苗,就意味着该公司的疫苗可能存在质量问题,进而相关部门可能要承担监管不力的责任,更为严重的是,这又可能引发很多婴幼儿父母的不满情绪。所以很多父母至今也不清楚康泰公司乙肝疫苗在全国的分发量和使用量。 根据有关部门的表态,作出科学的结论大约还需要20天时间。这段时间将让很多家长牵挂不已,他们固然需要一个科学的结论,但也需要有关部门摆出一个科学的态度。唯有先正视问题,不受各种利益的影响和干扰,才能让公众相信科学的结论。否则,权威部门发布的消息也不一定能成为权威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