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长水 冬季去俄罗斯显然是很冷的。但有人告诉我们,冬季的俄罗斯,才有它独特的味道。 2013年11月28日,我们以军队作家为主的中国作家代表团一行6人,于北京时间下午1点多乘飞机从北京出发,晚上10点左右抵达莫斯科谢列梅捷沃国际机场,彼时正是莫斯科的傍晚。从机场乘车驶向市区,天空飘着大片的雪花。进入市区,穿行于莫斯科最主要的大街高尔基大街。据俄罗斯作家朋友介绍,这条大街现在又恢复了它的古老原名:特维尔大街。这也是莫斯科最古老的街道,迄今已有600多年历史,两边尽是在古老欧式建筑中的漂亮豪华商店、旅馆,据称全市一半以上的著名剧院和博物馆都集中在这条大街上。 从机场到市区,几乎看不到像我们中国那样到处都是的建筑工地。很快,我们就看到了瑞雪飘飘、灯火辉煌中的红场、克里姆林宫、列宁墓、圣瓦西里大教堂。似乎在不知不觉间,我们刚离开北京地面不久的双脚,就已经走在了湿滑的红场石块路面上,与匆匆往来的俄罗斯人擦肩而过。感觉不出红场有多么壮阔,好像只是一条不太宽的老马路,黑色的石块路面坑洼不平,还有斜坡,好像在山坡上的感觉,远方有一个个古老建筑间的路口,通向不知的街道。那一刻,感觉真的有些不满足,难道我们从电视中看到的壮观的红场阅兵式就是在这里举行?那些脑袋向侧上方雄视、大踢腿前进的雄壮阅兵部队,就是从那些像是我们的古老巷子一样的路口走出来?在这样坑洼不平的石块路面上,能走得那样整齐威武吗?俄罗斯作家朋友告诉我们,就是这样的。 访问期间参观俄罗斯军事博物馆,门前简朴的介绍橱窗中只是陈列着二战时期斯大林与罗斯福、丘吉尔会面的著名照片。俄罗斯作家朋友向我们介绍那幅照片上方有关军事博物馆的简短说明:军事与战争,就是这个博物馆的永恒主题。 走进迎门大厅,两边玻璃柜中陈列的都是关于二次大战的书籍资料。大厅最里边正中是一位母亲抱着死去的女儿的白色石雕,雕塑的名字叫做:伤心。大厅上方是260万条(笔者大体记忆,不一定准确)悬挂于灯光下的晶莹细碎的玻璃珠串,象征着战争中人们的泪水。里面一个个展厅,都是我们熟稔于心的伟大战役: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列宁格勒大围困、库尔斯克大会战、攻克柏林……一位位著名苏联元帅、将军、苏军英雄以及英雄部队的军旗、军装、武器,还有缴获的法西斯德国的军旗、军装、武器,让人感受到这座博物馆的军事与战争主题的震撼,感受到俄罗斯这个民族的伟大与不屈。 其实,在莫斯科随处都能感受到这样的主题:类似某某胜利广场、凯旋门、纪念柱、为牺牲的人永远燃烧着的不熄焰火,视野所及,几乎随处可见。俄罗斯作家协会的大楼,就是抗击拿破仑进攻莫斯科的民兵团长的指挥部,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作家协会的工作条件简陋,却因为这里有着《静静的顿河》作者肖洛霍夫等人的专门展厅而自豪。这里展示着顿河哥萨克使用的皮鞭与肖洛霍夫的手稿,没想到的是,我们每人还得到一份手稿复印件,真的太宝贵了。俄罗斯作家朋友为他们的作家自豪,介绍中大体也有这样的意思,俄罗斯文学特别是战争文学对世界的贡献巨大,很多作家没有得到诺贝尔文学奖,但列举出来就是个世界级的作家。这一点我们当然也认可,因为我们中国作家对俄罗斯文学太熟悉了,甚至我们读到的名篇,在座的俄罗斯朋友都忘记了。比如写《骑兵军》的巴别尔,26岁以战地记者的身份,跟随布琼尼统帅的苏维埃红军第一骑兵军进攻波兰。战争结束后,他陆续发表了36篇短小精悍的小说,结集为《骑兵军》出版,巴别尔一举成名。但苏联第一骑兵军原军长布琼尼元帅恼怒地指责作家写的“不是第一骑兵军,而是马赫诺匪帮”,巴别尔1939年5月被捕,翌年1月被处决。苏联“解冻”后,《骑兵军》等作品才得以重新出版,并先后译成几十种文字,在欧美文化界卷起了一股“巴别尔旋风”。海明威意识到巴别尔比他写得更凝练;博尔赫斯觉得巴别尔的作品享有散文难以获取、只有诗才配享有的荣耀;卡尔维诺指出《骑兵军》是“本世纪写实主义文学的奇书之一”;《欧洲人》杂志评选全球一百位最佳小说家,巴别尔居于魁首。《骑兵军》对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文学亦影响甚大,我们向在座的俄罗斯作家朋友提到巴别尔时,他们都很茫然,也许翻译不到位吧。 在圣彼得堡参观冬宫中的藏画和艺术品,感受最深最强烈的仍然是战争、灾难、死亡、诞生这样的重要主题。 参观完毕出得门来,圣彼得堡大雪弥漫,涅瓦河、冬宫、彼得大帝雕像尽在白雪覆盖中。这座城市也曾经命名为列宁格勒,其实城市范围并不大,从1941年9月8日到1944年1月27日,列宁格勒共被法西斯德国的大军围困872天。城市中的人民饿死无数,音乐家肖斯塔科维奇除了亲自参加战斗外,在战火纷飞的列宁格勒家里的厨房中开始了《第七交响曲》的创作,他表示:“此曲是战争的诗篇,是对坚强的民族精神的赞歌。”1942年8月9日,《第七交响曲》在列宁格勒盛大演奏。当时列宁格勒仅有的一个广播交响乐团只剩下十来个人,团员除了已经阵亡或负伤住进医院外,另有一部分仍在前线作战。但为了能保证在列宁格勒首演,乐团除了在全市召集乐手外,前线指挥部向部队及部队军乐团发出紧急调令,调令上写着:“请用长号换上您的冲锋枪。”这一天,正当战斗激烈进行时,雄伟嘹亮的旋律随着电波突然飞进千家万户,成千上万的公民拿着武器聆听由埃利阿斯贝尔格指挥的庄严乐曲。《第七交响曲》的音乐声,“祖国万岁”、“列宁格勒万岁”的口号声和掩护演出的密集炮火呼啸声回荡在兵临城下的列宁格勒上空。 (本文作者为山东省作协副主席、军旅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