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军
近日,笔者常乘坐公交车到济南市郊游览,车子从市中心到郊区,一路上,发现越靠近市里,站台建得越漂亮,设施也越完善。比如在大明湖附近,公交站台设计成古典式样,不仅图文并茂,且能遮阳挡雨,还有座位供候车的乘客休息。以大明湖为中心向周围辐射,站台开始逐渐变化,从有座位到没有座位,到了郊区便连站台也没有了。 郊区的情况一般是这样的:电线杆一身二任,既是线杆,又是公交站牌的悬挂处。不仅偏远的农村是这样,就连比较热闹的镇中心也是,比如仲宫镇政府门口也是把站牌挂在电线杆上。 郊区公交线路本就比市内少很多,两班车之间有的要相隔半小时或一小时,也就是说乘客要在站牌处等候半小时或一小时才能坐上车。如此长的候车时间,如果是天气不热或晴天时还无所谓,但是在高温天或雨雪天气,公交站牌处无站台又没有其他遮挡物,乘客就郁闷了。无处躲无处藏,焦躁地期盼那迟迟不来的公交车,笔者就曾有过几次这样痛苦的等车经历。 市里郊外,候车的都一样是乘客,何以在等车待遇上有了三六九等?随着城市的发展,郊区市区往来的人越来越多,望相关部门能在郊区的公交站点上,也设置能遮阳挡雨的站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