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人物:刘子阳,男,济南市救助站救助员 ●推荐理由:对流浪人员来说,救助站不仅仅意味着食物与返程票,更是他们找到回家之路的希望之灯。刘子阳在济南市救助站从事一线救助工作,参加工作3年来,他帮助170多名长期流浪人员找到家,解决了数以千计求助人员的燃眉之急。 ●推荐类别:责任市民候选人
长期的流浪生活让流浪者迷失了家的方向,刘子阳做的就是帮他们找到回家之路。2008年,大学毕业后的刘子阳尝试过很多职业,从点心师到培训讲师再到自主创业,2010年,刘子阳考入济南市救助站,成为一名救助工作者。 救助人员每天不仅要接待110送来的和外省救助站送来的流浪者,还要上街巡回救助,刘子阳介绍,工作人员平均每个班(一天一夜)就能救助二三十个流浪人员,每年能救助上万人次。 “三年工作下来,我已经帮170多名流浪汉找到了家。”刘子阳说,除了做好基本的救助工作,刘子阳一有时间就会跑到受助人员管理区和精神卫生中心等定点医院帮长期滞站的人员寻籍找家。“想到他们的家人正在为寻亲而四处奔波,再想到一幕幕家人团聚的场景,帮助他们找到家,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短短三年时间,刘子阳已经锻炼成了一位“找家”老手。流浪者中有的是精神失常、智力残疾,有的是没有接受过教育的聋哑人,有的还是老年痴呆症人员,从这类人群中问出他们的家并帮他们找到家难度可想而知。“帮他们找家要通过分析,通过无数次变换角度的询问摸索他们的心理状态。”刘子阳说,在聊天过程中,刘子阳会通过辨识乡音、流浪人员回忆起的生活点滴来确定这些人的家乡。 流浪人员中许多是精神失常人员,他们狂躁易怒,有攻击人的倾向,这无形之中降低了救助员工作时的安全系数。刘子阳以及其他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在救助过程中,很多次都被这类人误打误伤过。“在询问过程中,这类人突然就会莫名其妙打你一拳、踹你一脚。”刘子阳称,但他虽觉委屈,却丝毫没有怨言,“谁让自己干的就是这良心活呢。” 帮流浪人员找到家并不是刘子阳的终极心愿,让这些能回到家的“幸运者”真正幸福才是他最看重的。刘子阳告诉记者,每年救助站里很多流浪人员虽然回家了,但只有真正解决困难才能从源头上使他们不再流浪。“对于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如果社会能给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帮助,就不会出现这么多流浪人员。” 本报见习记者 王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