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3年12月26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1961年5月20日,毛泽东主席在蚌埠机场专用线,同工作人员合影。 | | 1963年7月14日,毛泽东在北戴河与专列乘务员合影。右一为常佑芝,站者左二为姚淑贤。 |
|
□于建勇 毛泽东把专列看作自己的“另一个家”,把专列工作人员称作“我的队伍”。他亲切地说:“咱们都是自家人。”在这个神秘的“大家庭”里,有许多鲜为人知的精彩故事。 今年72岁的常佑芝老人,居住在济南二七铁路宿舍。她有着一段特殊经历:上世纪60年代初,曾在毛泽东专列上工作过。她家的墙上就挂着一张和毛主席在北戴河的合影。 专列,流动的中南海 1958年,初中毕业的常佑芝,成为哈尔滨铁路局哈尔滨列车段一名列车员。1959年,国庆十周年大典,为了搞好接待工作,铁道部从各局挑选了一批优秀列车员进京,常佑芝幸运地成为其中一员。1960年初,常佑芝调到了“大列9组”毛主席的专列上。 当时常佑芝值乘的毛主席专列,是1957年从民主德国进口的。专列外形与普通绿皮车基本相同,但内部设施与普通列车大不相同。 毛主席专列有一间卧室,带独立卫生间,还有办公室,摆有写字台、靠背椅、沙发、台灯和盛书的大书箱。配有专门的会议室,毛主席经常在那里召集会议,会见地方党政领导,听取工作汇报。所有到车上汇报工作的地方党政领导,都要在常佑芝服务的丙级车先坐一会儿。专列分甲、乙、丙车,甲车供毛主席办公休息用,乙车为江青的车厢,丙车为汪东兴和毛主席秘书及大夫的车厢。 常佑芝说:“他们先在我服务的这个车上喝点水,休息一下,然后再由秘书告诉主席,说谁谁来了,您接见吧?主席说可以了,他们接着就过去给主席汇报。” 像在中南海一样,毛泽东在列车上也是晚睡晚起。在常佑芝眼中,尽管当时主席年逾六十岁,但精力充沛。“他晚上工作到凌晨四点,到五点才睡觉,顶多睡到八点、九点。” 除了到目的地考察外,毛主席大多在火车上办公。常佑芝说:“主席喜欢在车上办公,因为它是个流动的中南海。” “咱们都是自家人” 由于毛主席乘坐专列时间较长,与乘务员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把专列看作自己的“另一个家”,把专列工作人员称作“我的队伍”。 1969年9月23日,毛主席南巡归来,进京前,专列停靠在天津陈塘庄车站的一条专用线上。这次南巡,历时将近4个月。为了感谢随行人员,应大家要求,毛主席决定与大家一起拍照留念。 地点选在了专列前的草坪地带,大家在第一排为毛主席摆上一把椅子。主席示意卫士搬开,笑着说“咱们都是自家人”,边说边双手一拢,示意大家靠近,然后带头席地而坐,留下了一张专列工作人员工种最全、人数最多的“全家福”。 尽管国事繁忙,但毛主席对身边人关心备至。专列乘务员姚淑贤至今留有一幅毛主席写给她的字:“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踌躇(踟蹰)。”原来,因为执行任务,姚淑贤取消了和恋人的约会,却没能及时通知对方。主席知道后说,这样会出误会的,于是专门写了这首诗。一次值乘途中,主席安排给常佑芝治眼病的事儿,让常佑芝终生难忘:“当时我得了沙粒肿,到郑州后,主席说,给小常看眼睛去。我们这里派了个车,把我送到郑州铁路医院,做了个手术,一只眼睛被纱布捂上了。回来后,汪东兴开玩笑说,‘哎哟,小常,你成了独眼龙了。’主席这么关心我一个小小的服务员,确实让我挺感动的!” “不能搞特殊化” 毛主席对乘坐火车情有独钟。他曾说:“乘火车就可以掌握主动权,想停就停,想走就走。”据常佑芝介绍,专列一般停在机场专用线上。一旦遇到紧急情况,既可以乘火车,也可以乘飞机,双保险。 常佑芝至今珍藏的一张和毛主席的集体合影,就是1961年在安徽蚌埠机场旁边的专用线上拍摄的。“当时主席的头发被风刮得有点儿乱,姚大姐(毛主席车厢服务员姚淑贤)特意用梳子给他梳了梳。” 1960年至1962年,正值我国三年困难时期。据常佑芝回忆:“毛主席号召身边乘务员与全国人民共渡难关,不能搞特殊化,也挖点儿野菜吃。这样,我们到了武汉以后,就上武汉机场那边挖野菜,然后交给厨师,做成糕点一类的东西吃。” 让常佑芝印象深刻的是,“主席的待遇就是一天四块钱,不能超过,超了就不行,要求得挺严。厨师给主席搞个特殊菜,他就说,‘给我搞这个菜干什么?吃普通菜就行。’” 工作人员曾建议给主席换些新衣服。主席知道后说:“现在国家还不富裕,要注意节俭,落了补丁的衣服洗干净不是挺好吗?笑破不笑补嘛!”他的睡衣有73个补丁,一穿就是二十年。 常佑芝告诉笔者,毛主席不仅旧睡衣一穿好多年,旧拖鞋也是穿了又穿,舍不得丢。这种勤俭节约的美德,在今天依然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1964年,常佑芝离开专运处,随丈夫谷道德调到了济南列车段。不知不觉中,半个世纪过去了,但毛主席的音容笑貌和崇高风范,至今仍留在常佑芝深深的记忆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