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3年12月26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1959年4月13日,毛主席视察东郊公社。 | | 1959年9月21日,毛主席冒雨视察东郊公社大辛大队。 |
|
□邱存梅 在济南市历城区王舍人街道大辛庄村北的幸福柳广场中央,有一棵两人合抱的大柳树,在今天已被重点保护了起来,它就是“幸福柳”。毛泽东曾于1958年至1959年间三次到济南市历城县视察,并在这棵柳树下两次接见了干部群众,后来,当地百姓就将这棵柳树称为“幸福柳”。 ■1958年8月,毛泽东视察北园,提出“还是办人民公社好”。 人民公社运动是从1958年夏季开始的。毛泽东在考察人民公社兴办的可行性和调研人民公社化问题的过程中,三次来到济南,来到历城县农村的田间地头。 1958年8月9日,毛泽东得知山东省委正在历城北园进行大社试验,便决定到那里去考察。毛泽东在山东省委书记处书记谭启龙、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等人的陪同下,来到了历城县北园农业社水屯村的稻田间。当毛主席看到路边柳树下的一个稻草窝棚里有人在休息时,便笑着问农业社主任李树成:“他们是干什么的?”李树成说:“他们是管理试验田的社员。”毛泽东听后,兴致勃勃地弯腰走进了矮小的窝棚里,和里面的社员任长水、李树勋、韩茂林、宋延成、刘玉贵、阎廷祥、孙守法、朱希才等13人一一握手。握手时,有的社员手上还沾着泥巴,连忙往身上搓;有的还没来得及搓,毛泽东就把手伸过去,一把握住了农民沾满泥巴的手。 走在社里的丰产田和试验田的田边时,见有收割的稻子晾晒在地上,主席连说:“别踩了!别踩了!”在水屯村的稻田间,毛泽东详细询问了水稻的品种、收割时间、亩产量等等,并听取了李树成关于办社情况的汇报。当听到谭启龙说要办“农场”,毛泽东认真地说:“还是办人民公社好,它的好处是可以把工、农、商、学、兵合在一起,便于领导。” “还是办人民公社好”的消息在《人民日报》发表后,各地纷纷办起了人民公社。1958年8月20日,北园人民公社诞生。 ■1959年4月13日,毛泽东视察东郊公社 1959年4月13日,毛泽东再次来到山东,决定到东郊公社考察小麦生长情况。他首先察看了公社党委的试验田,最关心的仍是产量指标问题。这片试验田共20亩,试验田地头上插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面积、品种、管理措施,计划亩产1000斤。毛泽东一字一句地仔细看了看,然后严肃地问陪同视察的东郊公社党委第一书记郑松:“一亩能收1000斤吗?”郑松说:“计划亩产1000斤,如果不出现特殊情况,一亩收这些斤问题不大。”毛主席说:“现在我不相信,打出来的时候我才相信哩!” 主席在田间仔细察看着麦苗,毛俯下身子拨开麦苗观看,然后又亲自拔了一墩用手拿着反复地看了看,具体询问了麦田的深翻整平和下种量、施肥、浇水等情况,以及今后的管理措施。 ■1959年9月21日,东郊公社,毛泽东冒雨接见干部群众。 主席在田间仔细察看着麦苗,毛俯下身子拨开麦苗观看,然后又亲自拔了一墩用手拿着反复地看了看,具体询问了麦田的深翻整平和下种量、施肥、浇水等情况,以及今后的管理措施。 小麦收获结束后,东郊公社党委写信向毛主席报喜。毛泽东视察过的大辛生产队1700亩小麦,平均亩产400.6斤,比1958年增产254.31%。毛泽东视察的20亩试验田平均亩产742斤,没有达到原计划指标。至此,郑松以为毛泽东在东郊公社的调查工作就结束了。没想到1959年庐山会议结束不久,毛泽东再次来到济南,又让东郊公社的干部去汇报。 9月21日上午,郑松随舒同来到毛泽东专列上的办公室。毛主席问:“大辛生产队的小麦到底收了多少斤?”郑松汇报没有达到计划指标。毛泽东听了不仅没有批评,还高兴地说:“每亩一年增产几成就是很大的成绩了,你们比过去翻一番还多,这是很大的跃进。” 下午,毛泽东听完郑松等人关于东郊公社的生产情况的汇报后,提出到东郊公社去看看。当时,天下起了雨,陪同人员劝他不要去了,但当他得知全县参加三级干部会议的700名代表和社员在大辛庄等着时,便毫不犹豫地驱车前往。毛泽东冒着雨,踏着泥泞小路,察看了玉米、大豆生长情况,然后又冒着大雨接见了县三级干部会议的全体代表和东郊公社的干部、社员代表。毛主席和东郊公社党委的几个书记亲切握手。当与第五个同志握手时,毛主席问:“你们怎么这么多书记?”舒同说,这个社大,近15万人口。毛主席说:“比一个小县的人口还多啊!是不是大了?” 车开动后,毛泽东看到大辛庄的一些群众从村里向这边跑来,又两次停车走出车外,站在雨中向群众挥手致意。 (本文参考了王东溟、吕少泉、郑松等的著作 作者单位:中共济南市委党史研究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