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城事】 □陶玉山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一本名叫《一支驳壳枪》的小画书在小孩子中间广泛传看,很受大家的欢迎。这本小画书讲的是几个农村小孩警惕性很高,通过耐心细致的侦察调查和艰苦的蹲点守候,在一个地主家里缴获了一支驳壳枪的故事。故事内容曲折,甚至不乏惊险,人物描写生动形象,绘画水平非常高超,可以说是很有那个时代特点的经典作品。我们这些十来岁的小孩子可以说是百看不厌,并且在生活中经常模仿画书中的情节做游戏。 游戏玩久了,大家禁不住产生想法:我们也能像那几个小英雄一样提高警惕,缴获一支驳壳枪,在老师家长面前露露脸该多好啊。可是城市里哪儿会有地主啊,没有地主,驳壳枪怎么缴获啊。“昨天下午我悄悄听街坊李叔叔几个大人拉呱,说防空洞里挖出了许多东西,不知道那里面有没有驳壳枪。”小伙伴三儿忽然提出这个看法。大家心中一亮:对啊,说不准那些地主恶霸会把驳壳枪什么的武器藏在地下,挖防空洞的大人们还没有发现呢。“钻防空洞。”说干就干。大家回家偷偷地拿来火柴,三儿还把自家的手电筒偷偷拿来。 那个年代,“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口号几乎天天通过街头的大喇叭宣传,为了应对苏修美帝和台湾蒋介石反动派的侵犯,济南和全国各个城市一样挖了许多防空洞,挨着五龙潭的西门旁边就有个洞口。我们几个小孩子费力将洞口锈迹斑斑的大铁门移开,怀着好奇和希望步入了黑咕隆咚的防空洞。防空洞是弧状的顶子,里面很宽敞,走不多远就可以看到有许多教室大小的房间,在烛光的映照下,显得非常气派大方。这么干净整齐的地方,别说是驳壳枪,就是老鼠也没有啊。我们有点泄气。“再往里面走走,没有垒砖的土墙也许有东西。”平时挺机灵的小六子说。大家都赞成。可是老是划火柴照明也不是办法,三儿不知道从哪儿捡到一个光秃秃的笤帚头,大家将其点着,通红的火光照耀着防空洞如同白昼。我们的情绪更加高涨,相互簇拥着继续前进,寻找驳壳枪。 防空洞似乎没有尽头,越走越深,扫帚头已经烧得差不多了,只剩下短短的一块。大家的兴趣慢慢低落,有的还产生了怯意,此时寻找驳壳枪的念头早已让怎么才能走出防空洞取代。大家一边走,一边四处摸索张望,寻找着出口。后来,个别胆子小的竟然死死抓住年龄大的衣襟,生怕走丢了似的。如果有点什么细微的声响,大家都紧张得靠在一起,浑身不住地颤抖打哆嗦。只记得那路特别长,有时低洼处还有积水淤泥,手电筒的灯光显得格外微弱。正当大家心急如焚、不知所措,甚至感到绝望时,忽然感觉在上坡,一道盼望已久的亮光出现在前面。“快到出口了!”大家群情振奋,你拉我拽地往上走。手电筒照到了一个敞着缝隙的大铁门,大家齐心协力使出吃奶的力气将其移开一道宽缝,不管不顾前呼后拥地挤了出来,灿烂的阳光映照得我们几乎睁不开眼睛。过了一会儿,定睛细细打量才知道,我们已经来到了几里地之外的“东方红”(现在的大观园)的东头。 这条防空洞后来改造成为济南人防商城。现在,每经过此处,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年少时的这段经历,有时自己忍俊不禁,感慨不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