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4年01月02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赵丽
1日,济南交警对违规驶入禁行区域的黄标车进行严查。记者采访中发现,有的车主对被查表示不理解,有人声称不知道“限行”政策。(本报今日A04版) 显然,随着限行等政策的出台,今后黄标车的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小。在短期内,一些黄标车车主难免感到不适应,但是,长痛不如短痛,给黄标车戴“金箍”是大势所趋。在机动车中,黄标车对空气污染的“贡献”最大,这注定其将成为城市空气质量改善的首要着力点。去年国务院下发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已经明确提出,要加快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到2017年,基本淘汰全国范围的黄标车。 从表面上看,淘汰黄标车似乎利于公而不一定利于私。从外地的情况看,北京、杭州等城市在限行之初,一些车主也抱怨,车是辛苦赚钱买的,政策一收紧自己手足无措,还会遭受经济损失。 实事求是地说,这些情况确实存在。但是,两害相权取其轻,较之清洁的空气,这些是必须付出的代价。近年来,雾霾围城现象在多地出现,已严重危害民众健康,这警示我们治理大气污染已经迫在眉睫,淘汰黄标车的进程也因此加快。可以说,这项工作的进展情况不但关系到公共环境,也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命健康。这正是黄标车所有者要做出一定牺牲的原因。 当然,要让车主不越过“高压线”,除了要靠他们守法、自觉,相关的服务和引导工作也得跟上。记者采访中发现,一些车主对限行和报废补贴等政策懵懵懂懂。不了解政策,难免增加行动的难度。这也对相关职能部门提出要求,只有把工作做得更细致、更全面,才能让黄标车限行等政策真正深入人心,为其落地施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