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水煤气,钻研火箭推进剂,搞激光 |
张存浩:一辈子为国家转行 |
| |
- 2014年01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作为我国著名物理化学家、化学激光的奠基人和中国分子反应动力学的奠基人之一,张存浩院士把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的科技事业。 1928年,张存浩出生于天津一个书香世家。父亲张铸早年留学美国,曾任天津化工局高级工程师。母亲龙文瑗系云南哈尼族人。 张存浩一直接受着良好的教育。1950年,刚刚获得美国密西根大学化学工程硕士学位的张存浩,回到祖国。在北京短暂居住后,1951年春天,张存浩来到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开始了他报效祖国的科研人生。 当时,亟待建设的新中国面临着贫油的困境。大连分所承担起水煤气合成液体燃料的重任,张存浩毅然接受了任务。 张存浩与多位同行一起,短时间内研制出了高效氮化溶铁催化剂,每立方米水煤气有效成分产率超过200克,显著超过当时国际上160克的最高水平。 1959年,大庆油田的发现改变了中国发展的命运与轨迹。张存浩又义无反顾地投入到火箭推进剂的研究。 没见过火箭,没见过发动机,张存浩带着一群人住进了金家沟这个名符其实的山沟里。 张存浩说:“从事火箭推进剂研究是很危险的,燃料也有很大毒性,完全不出事故,除非你不干。我算是专业人员都会出这样的事故,如果让别人去做就会更危险。” 经过多年努力,张存浩与同事们首次提出了固体推进剂燃速的多层火焰理论,完整地解释了固体推进剂的侵蚀燃烧和临界流速现象。 从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张存浩的科研工作主要集中在激光领域的研究。半年内,这个刚刚成立的实验室便将激光的功率从0.3瓦提升至100瓦。 回首当年,张存浩说:“搞激光比搞火箭推进剂还难,主要是一无所有。资料、仪器、设备样样都缺,光谱仪、示波器什么都没有。”这是一个全新的前沿高技术,需要集成多个学科的知识。对张存浩来说,意味着又一次“改行”。 一生多次改变研究方向,对此,张存浩坚定而从容:“从青年时代起,为自己树立的最大科研人生理想,就是报国。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研究方向。” 据新华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