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辅导进法院帮少年犯解心结
2014年02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2月12日讯(记者 曹思扬 通讯员 陈楠) 法院设立未成年人心理辅导咨询室,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在涉及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中,法官发现少年有心理问题后可以及时疏导。12日,在市北法院举行的“法院开放日”活动中,30余名市民零距离“逛”法院。
  12日上午,市北法院举行“感受公正,接受监督法院开放日”活动。活动中,在法院工作人员的讲解引导下,30余名市民实地参观了法院文化大厅、圆桌审判法庭和未成年人心理辅导咨询室。据工作人员介绍,未成年人心理辅导咨询室是去年成立的,有8名专业心理咨询师,有专业的心理测试机,还有国际上通行的沙盘游戏心理治疗法。在审理涉及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或离婚等民事案件中有缺少关爱的未成年人,法官发现未成年人有心理问题或者情绪需要发泄时,便推荐他到咨询室进行心理疏导。
  15岁的小董原是青岛某职业中专的学生,父母离异后由奶奶照顾,经常到网吧玩游戏,后来因逃学被学校开除。小董每日沉浸在网吧中,与一些社会青年混熟了后,经常一起吃吃喝喝,钱不够花了,竟打起了抢劫的主意。去年3月,小董盯上了网吧一个男生的苹果手机,男生离开网吧走到一个僻静的地方时,小董拔出事先准备的刀子,威胁他交出手机和钱,男生不肯,小董便对他拳打脚踢,男生不得不交出手机和20元钱,小董拿着手机和钱撒腿就跑,结果20分钟后就被警察抓获。后经过市北法院审理,小董抢劫罪成立,但因犯罪时属于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对其适用了缓刑,判处其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缓刑二年,并对其进行了社区矫正,心理咨询师也对小董进行了心理疏导,帮助他适应判刑后的环境,消除心理障碍。
  法官介绍,去年市北法院共审理了50余起涉及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多集中在盗窃、抢劫等传统案件上,去年有一起未成年人参与贩毒的案件,参与者被判了缓刑。这些参与犯罪的未成年人多数父母疏于管理,心理问题长期得不到疏导,积愤冲动犯罪占大多数,到了法院的心理辅导咨询室后有了诉说和发泄的渠道,能较好地解决长期积累的心理问题。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